原則上,第二形態的出現是隨機的,甚至不排除出現惡性的變化。
畢竟突破覺醒者之后,就進入到了自然進化無法觸及的領域,這里的一切變化,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有人獲得了超乎想象的第二形態,有人獲得了畸形無用的第二形態。而具體能獲得怎樣的第二形態,就需要觀察者效應上場了。
強烈的觀察者效應,可以干涉身體的變化,向自己預想的第二形態變化。
當然,這其中還有身體能量、營養物質、乃至意志的強大或薄弱等有關系。
還有,和知識有關。
腦海中勾勒出來的形狀(模型)能越詳細,定向變化的穩定性就越高。
而楚飛早就有了想法——蜻蜓之翼。
楚飛立即“觀想”蜻蜓的翅膀,一個早就準備好了的結構模型瞬間出現,而后楚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影響”身體的變化,同時還分心想蜻蜓飛行的樣子。
在觀想的過程中,楚飛還輸入了詳細的數據——翅膀的大小、分布、翅脈、強度、空氣動力學和相關數據、牽動和控制翅膀的肌肉群、傳動結構、能量通道、神經系統、血液通道等等。
楚飛不知道別人突破時候準備的如何,但他準備卻極為充分,充分到過分。楚飛完全當成了一個研究課題準備的。
早在見到劉婷云展翅飛翔的時候,楚飛就在思考:加入自己成為覺醒者,需要怎樣的第二形態?
后來在次元空間,楚飛見到了呂青華的蜻蜓翅膀后,瞬間就有了目標。
等后來又看到張麗雨的蜜蜂翅膀,楚飛更加堅定了目標——蜻蜓翅膀。蜜蜂翅膀也太可愛了,顯然不適合我嘛。
好吧,選擇蜻蜓翅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不是簡單的可愛帥氣之類的問題。
蜜蜂翅膀雖好,但蜜蜂的飛行模式復雜,最終用渦旋的力量托起身體。這種渦旋的力量對小昆蟲來說完全夠了,但對于人體來說,就很吃力了。
更別說蜜蜂飛行模式復雜,這會消耗大量的算力。還有,蜜蜂飛行注定不會靜音。
這三點,就讓楚飛不再考慮蜜蜂翅膀。
然后是一般鳥類的翅膀,如劉婷云那樣的。看起來很帥氣是吧,但其實很雞肋。
鳥類的翅膀其實很重的,翅膀可達體重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這就需要超乎想象的力量才能控制翅膀。
且人體沒有流線型的結構,用鳥類翅膀飛行會顯得很笨重。
但蜻蜓翅膀就能完美避開上面的一系列問題。
蜻蜓的身體不適流線型的,但蜻蜓的飛行一點不差,反而還是飛行最快的昆蟲,飛行距離最長的昆蟲,有記錄的就可達6400公里;
蜻蜓的翅膀很輕,蜻蜓體重在1~3克的樣子,翅膀卻只有0.005克。哪怕按照1克體重計算,翅膀和體重的比例也高達200:1!
這是一個夸張到超乎想象的比例,如果用在人體身上,那只需要翅膀重量達到0.5公斤,就能撐起一個人的體重,而且是靈活飛行——理論和實際肯定有出入,但不會太大。
還有呢,在遠古時代,在大氣中氧氣超過30%的時候,可是出現過體型超過3米的超級蜻蜓。這也為蜻蜓翅膀移植人體創造了理論基礎——蜻蜓翅膀真的可以帶飛人體。
另外,蜻蜓的飛行比較安靜,更可以滑翔等。
至于蜻蜓的飛行能力等等,自然無需多言。
而且仔細觀察后就會發現,蜻蜓的一身能力,全在翅膀上,身體本身的能力幾乎可以忽略。甚至因為身體供氧能力受限,以至于限制了蜻蜓體型和翅膀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