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此時的處境,也有點危險,大家已經深入活尸潮2.2公里——此前只是攻擊路線長度兩公里的樣子,深入活尸潮不超過七百米。
更別說這里的活尸格外稠密。
機車戰隊在活尸潮中狂飆。但周圍活尸也在活尸母皇的“咆哮”下,越發瘋狂,前赴后繼的撲來;地面上更有一條條肉須蔓延,要將地面鋪滿。
似乎,跑不掉了!
眾人多少有些感知之風,也能感知到周圍的情況。有人忍不住看向楚飛。
卻只見楚飛沉著冷靜,繼續帶隊狂飆,但其狂飆路線卻不再是直線。與此同時,大家也通過虛擬通信技術,通過手環、頭盔等,接到了來自楚飛的“思想”。
確切的說,是楚飛傳達給眾人的計算結果、運動目標、戰略等信息。
在楚飛傳遞的計算結果中,以及由計算結果重新渲染而成的、感知之風的圖像,讓大家看到了楚飛是如何應用感知之風的,以及楚飛是如何計算的、戰斗的、尋找機會的。
在楚飛看到的世界里,除了活尸本身之外,還有全方位的情況。
戰隊中剩余的火箭彈還有187顆,應該如何使用?
哪些活尸可以直接用機車撞飛了,撞出一條生路?
現在247名機車騎士整體的沖擊力有多少,每個人需要承受多少沖擊,風險有多大?
哪些活尸可以用機炮攻擊,拖延其速度,人為制造機會?
地面是巖石還是泥土,對機車動作有怎樣的影響?
機車在哪里轉折,要面對怎樣的活尸,需要怎樣的戰斗方式和手段?
活尸的補充速度如何,殺掉一個活尸后可以得到多少毫秒的喘息機會?
方圓1.5公里內,每一個活尸的移動速度和方向如何?地面上蔓延的肉須等厚度如何?看上去都一樣的肉須,卻也有強大堅韌的、有徒有其表的等等。
還有,不同活尸之間的配合問題、甚至沖突等,也都需要考慮。
活尸,只是一個統稱;內部其實有很多很多的分類。隨著活尸的不斷進化,相互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有種想要發展全生態系統的感覺。
而既然要發展出完全的圣臺系統,那么活尸之間就必然充滿了競爭等等。
哪怕在活尸母皇的壓迫下,這些家伙不會打起來,但相互間不配合也還是很多很多的。
而只要能注意到這些情況,就能在危機中尋覓到一份生機。
在別人眼中,眼下的一切都好像都被絕望包裹。但在楚飛超乎尋常的計算中,卻漏洞處處。
雖然活尸還是給楚飛帶來了干擾,但楚飛的機車速度,始終都沒有降到到160公里時速之下。
如此沖刺、繞圈、躲避、誘導,本身強橫的機炮攻擊,再加上火箭彈的爆炸,竟是硬生生在活尸潮的包圍中,不斷推進。
但戰斗到了現在,已經開始有人掉隊了。
在這激烈的對抗中,終于出現第一個掉隊的半覺醒的騎士。他的機車似乎出了點問題。
下一刻,這騎士就被活尸潮覆蓋。
失去了機車的力量,一個半覺醒者根本就無法抗衡潮水一般涌來的活尸。
只聽一聲決然的怒吼,隨后有爆炸的光芒閃爍,沖擊波橫掃三十多米,人已經消失了。只有殘破的機車在地面翻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