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宇宙腦有崩潰的風險,楚飛不得不后退一步,退回80層。
要說這畢竟是虛擬空間,不會真的崩潰。但明知道要崩潰還要去試試,完全沒必要嘛。
而后就在80層這里開始“修行”起來。
在這個環境下,楚飛不僅陸續發現了一些問題,更改進了很多算法。
試練塔的核心就在“試煉”兩個字上,在這里修行就是給自己挑刺。楚飛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過濾自己的修行根基。
同時,楚飛還就一些好的想法不斷調整、不斷試錯,精益求精。
很多人修行到一定的高度后,一般會求穩——將有問題的修復就好。
但楚飛不僅修復有問題的,還繼續拔高,追求更好!
然而在追求更好的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勇氣、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謹慎。
修行,講究所有的知識點要平衡、要匹配。
當楚飛將某個優秀點拔高后,其余的知識必須同步提高。不然就不是拔高,而是人為制造bug。
想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難度不弱于一次突破、9.0到10.0的突破!
但楚飛還就這樣做了。
此刻,楚飛陡然將“巴拿赫空間邏輯”嵌入到宇宙腦中進行試驗——反正這是虛擬空間,又不會真的崩潰。眼下又沒有比賽什么的,就隨意了。
巴拿赫空間邏輯,是9.0覺醒者升級10.0覺醒者的重要邏輯機構。
從9.0突破到10.0,有三個檔次。
其中麥克斯韋方的邏輯,應該是8.0突破到9.0的時候就完成的,但有些人實在是做不到,只能勉強突破9.0,后期突破10.0的時候,就只能選擇最低檔。
但實際上,因為根基太差,這種人想要突破10.0的概率是最低的,整體比例甚至低于
巴拿赫空間和希爾伯特空間邏輯的結合,剛好是內積空間和賦范空間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計算邏輯,有沖擊到半步12.0的潛力。
但最重要的突破,依舊
這里所謂的十分之一的比例,指的是從9.9這個境界算起,能突破成為10.0覺悟者的比例,也就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實際上能修行到9.9這個境界的人,比例也很低,甚至達不到十分之一。
而現在的楚飛,卻要先掌握巴拿赫空間的邏輯架構,然后再挑戰黎曼幾何的邏輯架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剛剛瘋狂思考中,發現一個問題——將巴拿赫空間和希爾伯特空間邏輯的結合,剛好可以匹配現在陰陽魚形式的宇宙腦架構。
再在這個基礎上,疊加黎曼幾何架構,可以完美解決魏家的復雜算法的問題。
是解決、而不是避開!
此前楚飛想著的是用純數學理論,去避開這個問題。確實可以。但純理論終究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總是隔了一層關系。
這就要說到數學、說到科學技術了。其實這一切的核心,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僅僅只有理論。
所以,楚飛忽然明白了,為什么魏家、黃家等研究的計算機要這樣,一定要找一個實際的參照物、或者理論的完美存在。因為,研究高級計算機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
隱隱的,楚飛甚至產生了一次頓悟。
也正是這次頓悟,讓楚飛決定在這里,趁著頓悟后的感觸還在,將巴拿赫空間邏輯,融入到當前的宇宙腦架構中,進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