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能耗低,可以持續啟動,用于警惕周圍環境;
別看現在戰斗進入超音速時代,但在偷襲的時候,大家還是用很謹慎的,要慢、要隱蔽、不能用能量,盡量讓自己普通。這時候,感知之風就很有效果了。
第二個,感知之風是聽覺的延伸,人體已經習慣了聽覺的存在,很多人體的生命邏輯依舊需要聲音來輔助,貿然刪除這個能力,其實不利于人體的平衡。
第三個,感知之風足夠隱蔽,尤其是被動模式,再加上感知之風的拐彎能力、近似透視的能力等,在特定情況下依舊具有難以忽略的效果。
第四個,楚飛的一些戰斗方式,如超聲刀、偽分身術、鬼影迷蹤身法、身體和能量頻率等等,很多都是從感知之風發展而來的,或者直接利用了感知之風的底層邏輯和計算方法。
感知之風,早已經成為楚飛重要的根基之一。
有些東西或許無法在明面上表現出來,但并不代表它們就真的沒用了。
更甚至感知之風的很多算法,可以直接移植到電磁感知中。
第五個,煉制藥劑過程中、法寶鍛造過程中,離不開感知之風。主要是對超聲波層面的利用。
第六個,感知之風并不僅僅只是針對聲音的處理,實際上是針對機械波的處理。
在研究中、在真元控制中、在電磁感知中、在戰斗中、在人體的控制中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機械波。
感知之風是研究工作重要的工具。
甚至光波的傳遞中,都會表現出部分機械波的特色。
所以,感知之風依舊是必須修行的能力。
完成這些分析,楚飛回憶起感知之風第五層的內容。
和第四層相比,第五層引入了多種聲波配合,以類似音樂的情況,帶來一個“彩色”的感知世界。
但這個彩色和眼睛看到的彩色不同。聲音的彩色是:音樂。
在第四層感知之風的時候,同時只能動用一種聲音頻率。第五層開始,要同時啟用多種聲音頻率。
這就對身體根基,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人耳在瞬間聽到的聲音,其實是諧波。
當多種聲音同時傳入耳朵的時候,我們在一瞬間聽到的,其實是多種聲音迭加后的“波”,而不是每一種波都分別傳入耳內。
這是耳朵的先天局限性,也是感知之風的先天局限性。因為感知之風是依托于耳朵和聽力發展而來的。
現在,楚飛就需要打破這個狀態,要讓耳朵同時聽到多種聲波。
那么問題來了,楚飛現在除了耳朵,身體還激活了皮膚聽覺,那可否讓每一個區域針對一種聲波感知呢、最后形成相控陣列雷達呢?
答案是:不行!
相比于電磁波,聲音傳播本來就慢,若身體多個位置感知聲音,會導致出現誤差。這個誤差,對于現在的楚飛來說,是無法容忍的。
所以,必須一個耳朵內,同時聽到多個聲音。
顯然,這需要定向開啟一些基因了。在感知之風的法術中,就有指導——復眼。
昆蟲的復眼,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不同的是將復眼的基因用于耳朵,形成“復耳”,讓鼓膜、錘骨等耳朵的微觀結構出現復雜的改變。
好在這一切楚飛都輕車熟路。尤其是復眼的基因,在蝶變法術傳承的、關于昆蟲的資料中,研究的很是透徹,楚飛完全可以拿過來就用。
定向覺醒基因的事情,楚飛做過太多了。先在計算機中模擬幾次,確定沒問題了,就開始落實。
此時算力強大,真元澎湃,只用了半天時間,楚飛就激活了“復耳”的能力。讓耳朵內,擁有了兩套聽力系統,可以同時聽到兩種聲波。
當耳朵“進化”完成后,聲音的世界,變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