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要將藥性總結出來本身就不是很容易,更別說還要構建成為流形。
好在這一次鏡像空間的戰斗、加上最近的知識體系有所突破,對如何構建流形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接下來就是水磨工夫了。
研究也得分主次,這次研究藥劑的直接目標,就是研究一種“氣溶膠”結構的、至少達到13.0高度的毒藥。
針對這個,楚飛首先研究了一些關系到香味的藥材。
在中醫中有這么一類藥,依靠氣味治病,這種還不少。此前楚飛就想到過燃香,在生活中也很常見。
楚飛沒有立即研究高級藥材,而是翻出了“薄荷”的資料。
薄荷,是很常見的普通藥材,其藥性等無需多說,都被研究的很透徹了,分子成分都被研究的一清二楚的那種。薄荷的藥性也早就有定義了:辛散。
但選擇薄荷的目的,是為了構建流形,或者說“模擬”。
然而問題來了,怎么用數學去模擬藥性?這不是簡單的物理特性,用數值就可以了。
藥性,說起來頗有一點唯心的味道。
好在炎黃文明的傳承,在這一刻發生了作用。
“辛”是什么?本意是一種不大的刀具,也引申為一種刑罰,這種刑罰是針對面部的。
所以“辛”和“辣”是不同的。味辛,上頭啊。
“散”的意思就簡單了。
所以薄荷的藥效解析起來就是:如同一片片細小的刀片分散開來,將病痛刮掉,從眼耳口鼻的位置帶走;因為是將病痛刮掉并帶走,所以“性涼”,因此薄荷的這個藥性,體虛的人不能用。
所以,薄荷對人體的藥效邏輯就有了,就可以用數學去模擬薄荷的藥性了。
而如何“模擬”,在大數據修行的功法中,就有實例——每一部功法都有一個核心,整部功法都是在模擬這個核心。
思考中,楚飛迅速構建了薄荷藥性的流形:薄荷流形1.0。當然,第一版問題肯定很多,這需要不斷修改、迭代。
在構建流形的過程中,楚飛對藥性又有了根本的認識:藥性,是切實存在的,但又不是單純的物理特性。
藥性,更類似于所謂的“人性”,存在、卻又不存在于單純的物質層面;也許藥性本身就是一種超維屬性。
但藥性又不是憑空來的,是藥材中各種成分組合后,搭配出來的。或許,藥性本身就是一個“拼圖”。
在傳統的藥方中,多種藥材的搭配,也許就是一種對流形法則的應用。
老祖宗們或許沒有當前的科學思維,但老祖宗的智慧也許已經認識到利用流形或法則的途徑。
楚飛一邊思考,一邊構建更多的藥性流形。
一開始很生疏,構建的藥性流形漏洞百出。但隨著楚飛不斷構建、不斷積累,甚至也在不斷研究各種數據、經驗、實例等,楚飛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成長著。
在不斷向前研究的過程中,也不斷回頭梳理已經構建的流形。
當楚飛再一次回頭梳理的時候,看著多次迭代卻依舊不滿意的薄荷流形,卻靈機一動,將細小刀鋒結構,換成了冰水混合的邏輯,并加入了相變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