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師終于做出了決定。自創功法的素材,其實也不少,現在手上就有春雷功法、烈陽功法、納元法、50%的解元法、大量的流形研究資料等,對藥劑藥性的研究,也能反饋到修行上——最初研究藥性,就是為了反補修行。
后來研究法寶,也算是拓寬了流形的實用范圍,增加了實踐經驗。
再次思考春雷功法、烈陽功法的大概流程和架構,這兩種功法都差不多,都一樣糊弄了事;但烈陽功法的架構更精妙一些,算法更優秀一些也更精確一些,最終的結果就是:
春雷功法止步于半步13.0、烈陽功法止步于半步14.0。
不過楚飛卻通過這兩部功法的優劣,發現了不少規律。
此時楚飛對于“續寫”曙光功法,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黎曼幾何和羅氏幾何相結合,可以更精確的模擬實際情況——這就是根基所在,而實際情況則是承載高級算法的基礎。
當然了,很多功法為了省事,只引入少許羅氏幾何的數據作為所謂的常量補丁,而非完整的羅氏幾何。
之后引入流形,其實目的很簡單,為后面的“拼圖”提供素材零件。
在11.0以后,如果不想進入12.0,可以不用學習流形的知識,但若想突破,就必須修行。最常見的流形,是黎曼流形。
黎曼流形常見卻不簡單,只因為突破10.0時用的是黎曼幾何,所以在11.0的時候用黎曼流形是最簡單的,一脈相承。
當然若學習能力強大、或者有什么奇思妙想,也可以用別的流形。反正修行根基是自己的,別人說什么都沒用。
但想要突破12.0,僅僅只有一個流形是不夠的。比如春雷功法,就需要構建多個流形。
那到底需要幾個流形呢?
這就要看功法的設計核心和自身的能力了。
春雷功法核心是模擬春雷,但核心架構卻是以克萊因瓶實現的模擬春雷;而流形的數量,必須能夠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克萊因瓶。
若有人的學習能力強大,可以構建“大”的流形,比如所謂的一體化鑄造,那么構建克萊因瓶的流形數量就少;
若學習能力不夠,只能構建小流形,那就要構建很多很多,才能拼湊出一個克萊因瓶。
很顯然,構筑的流形越大,且后續加工也會更簡單,精度越高;流形越小,后續加工越難,且精度也很難保證。
這種情況,在工業生產中很常見。只能說,有些東西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當積累了足夠拼湊出克萊因瓶的流形后,就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將這些流形“焊接”起來。
現在這些流形只是“拼湊”的,是一盤散沙。只有將這些流形焊接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克萊因瓶,進而才能突破12.0的境界。
但焊接技術,也有好有壞。
有的焊接是點焊,將東西拼起來就行了,至于說是否結實、密封如何,那都不在考慮范圍內。這就是低級的功法。
有的焊接是堆焊,焊縫堅固完美,甚至比周圍材料還要堅固,這就是高級功法。
有的焊接直接是冷焊,不引入外部材料,只是讓材料自身焊接,這就是頂級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