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隆文明將自己的星球,稱之為“薩斯坦”——“神賜之地”,將恒星稱之為“阿拉”——永恒的神。
曾經的“阿拉星系”擁有三顆生命行星。
第一顆,就是薩隆文明的行星,稱之為“薩斯坦”,神賜之地;
第二顆,這里大氣層格外濃厚,所以星球溫度依舊適宜,整體只比薩斯坦星低一點,名為“坎達爾”——這是另一個文明的名字,意思是“豐收之地”;
第三顆,距離恒星就有些遠了,半個星球處于冰封狀態,名為“莫比亞”——“放逐之地”;這里也有生命,但沒有智慧生命,只有一些野獸。
薩隆文明率先進入星際時代,征服了第二顆生命行星,并將第二顆生命行星上的“土著”獵殺一空。這場星際戰爭,打了上千年。
而后薩隆文明將一些犯罪分子、資源移民的淘金民眾等,遷徙到了第三顆生命行星。
再之后,薩隆文明就陷入滿足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這期間有叛亂、分裂、政權更迭等。
不是沒有智者發現問題,指出應該向星際大海發展。但發展星際的難度實在太高,難倒了這個文明。
從第一顆生命行星到第二顆生命行星,距離約3500萬公里;到第三顆生命行星距離約4200公里。然而想要走出自己的恒星系、到最近的星系,需要4光年、約38萬億公里!而且最近的星系還不是生命行星!
習慣了小資生活的薩隆文明,對于星際旅行不感冒(怕了怕了)。
最初幾代人沒有培養出冒險精神,后面的人陷入享樂主義的漩渦。期間甚至發生多次神權運動、反智運動等。總算神“拳”不敵大炮,反智最終自己作死,薩隆文明磕磕絆絆的維持了“準星際文明”的水準。
在漫長的歲月中,有人摸索到了修神的法門,又引來薩隆文明一波新的爆發,又誕生了一代精英,想要向星際進發。
但此時的薩隆文明,資源消耗嚴重。精英們計算后發現,整個阿拉星系剩下的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持星際擴張了;或者屠殺七成人口節約資源,還有一線生機。
這真是一個悲哀的故事。當整個文明終于覺醒時,卻發現資源不夠了。簡單的說,錢沒了。
至于說屠殺七成人口的說法,大家哈哈一笑就丟到一邊,并將提出這個口號的家伙釘到了恥辱柱上,掛上反人類的標簽,遺臭萬年。
之后又陷入內卷中。直到有一天,科學家們發現恒星不穩定了,測算后得出結論:神要炸了!哦,恒星要炸了!預計時間不足萬年。
對于已經度過了百萬年歷史的薩隆文明來說,萬年的時間,迫在眉睫。
大家又是一陣雞飛狗跳,整個社會有崩潰的風險。
好在此時的薩隆文明已經形成了中央集權統治,在強大的中央統治下,整個社會忙碌起來。
經過上千年的討論,經過無數次推演,最終被逼走投無路的薩隆文明,第三次爆發了,他們提出了一個超乎想象的“保命方案”:舉國飛升!
好吧,說的有點夸張,簡單來說,就是將整個文明“升維”。
只要維度超過現實世界的維度,那么現實世界的災難,就無法影響我們。
這個理論,很瘋狂,但經過幾百年論證后,卻發現,這竟然是惟一可行的方案。但想要實現舉國飛升,當前的科學技術還需要發展。
此時的薩隆文明終于醒悟了——神學救不了他們,"神"自己都要隕落了。至此,伴隨了整個文明無數年的神學,才被徹底拋棄。
絕境中的薩隆文明爆發了百萬年來積累的一切力量,他們研究到了11維度世界的理論,并嘗試建立超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