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速,楚飛還貢獻不少技術,如3d打印——在生產線不足的時候,3d打印就是最好的技術。
尤其是原子級別的3d打印,打印出來的材料足夠堅固。
而楚飛貢獻的3d打印技術,融合了部分折疊技術,配合超純金屬的技術,可以鍛造出“超維技術”的武器裝備。
整個啟明星開始瘋狂起來,被壓抑了上千年的人們發出了靈魂的怒吼,楚飛看到了奇跡的爆發。
一個月,只用了一個月,大家向太空輸送了足足五百萬噸物資。太空中,一座大型的天文望遠鏡已經鎖定了三大集團的艦隊;更有一座座電磁炮懸浮太空在緊急建設中,并且已經有整整十座電磁炮完成了調試。
此刻,楚飛懸浮太空,靜靜地看著壯觀的場面。
大地上,晨昏線上,不斷有電光閃過,隨后有一個個一米大小的包裹被打入太空中,而且進入太空后剛好擁有環繞速度,然后有太空中的無人飛行器過去“撈取”,帶到指定位置。
這些無人飛行器,有的只有半米大小,身后火焰噴發,將物資一點點加速帶到指定位置,而后有人為飛行器補充燃料,這些小飛行器繼續穿梭。
在太空上萬公里高度,有十座電磁炮已經組裝完畢,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檢驗、校對。
每一座電磁炮的,都超過兩百米,超長的“炮筒”是三叉戟造型——沒錯,技術依舊來自于楚飛。
這種三叉戟造型的電磁導軌炮,其“口徑”可以在1厘米到30厘米之間自由調整。
電磁炮發射的炮彈有四種:
一種是貧鈾彈,在遇到阻力后會化作熔融狀態,燒穿裝甲;
一種是超硬鎢鋼彈,暴力的典范;
一種是霰彈——飛行到預設位置后才會分散,內部有芯片和炸藥等;
還有一種是實驗性質的,由楚飛和修真者的煉器大師共同煉制的“高密度彈丸”,這種彈丸很小,拇指大小,但質量卻高達五十多公斤,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8公斤。
有工程師表示檢測完畢,沒有問題,楚飛又親自檢驗,確定完好。
等十座電磁炮檢驗完畢,開始瞄準目標,此時的天文望遠鏡也有了新的用途——鎖定飛船。
三大集團的艦隊,距離啟明星還有六千多萬公里,艦隊前進的很小心,并沒有直來直去,而是螺旋式前進,且沒有規律,這能夠極大地避開太空的狙擊。
但楚飛等人也不管,調整了大概方向后,電磁炮就開始咆哮。
楚飛提供的新冷核聚變裝置,成了電磁炮最好的動力,一座座電磁炮電光閃耀,宛若神靈的權杖。
一顆顆彈丸閃電般飛出,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
電磁炮每發射一次,都有巨大的后坐力,需要重新調整、瞄準,這個過程需要二十多分鐘,然后再瞄準、蓄能、攻擊。綜合計算,最快也要半個小時才能發射一次。
楚飛看著遠方的太空,想到了一部電影,那還是在曙光學院時候看到的電影:兩個星際文明的戰斗,起因是某文明的電磁炮炮彈飛行幾千年,打到另一個文明的生命行星上,直接將生命行星打爆。
眼下這些電磁炮雖然沒這么大的威力,但電磁炮的出口速度也遠遠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這些炮彈如果不能被攔下,就會一直飛,飛出銀河系,直到遇到倒霉蛋。
這種電磁炮的攻擊,在曾經的炎黃聯邦是嚴格禁止的。可現在嘛,誰還管這些啊。
時間悄然過去四天多,電磁炮增加到17座,天文望遠鏡也增加到三座。
科技發展就是這樣的,前期會很慢,一旦完成生產線、產業鏈整合,就會爆種,以后速度會越來越快。
楚飛看著天文望遠鏡中的影像,按照計算數據,現在電磁炮的彈丸應該已經與艦隊相遇了,但艦隊毫發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