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超流形技術的成熟,就因為從圣靈這里得到了不少啟發。所以無論是楚飛還是薛星宇,還想得到更多的啟發。
面對薛星宇的疑問,楚飛沒有開口。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江廣淵忽然說道:“有沒有可能,核心資料庫在現實世界,而非蓋亞秘境?我認為當初備份資料的時候,蓋亞秘境還沒有建成呢。
要不我們試著探索大地?啟明星是一個死星球,沒有熔巖地核,大地下也許真有不少東西。”
楚飛:“我記得以前南極城、北極城就嘗試過挖掘地殼,且挖掘很深的。”
江廣淵:“最高記錄應該是一百公里的樣子,就放棄了。大地深處壓力極大,以啟明星過去的技術倒是可以繼續挖掘,但成本會飆升,得不償失。
若為了采礦更沒必要。而啟明星是一顆死星,加上探礦技術發達,淺層礦產都足夠了,沒必要深挖。”
楚飛點點頭。地下一百公里,壓強可達上萬個大氣壓,常規材料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強——短時間或許可以,但長時間肯定出問題。
所以人類可以探索到太陽系外圍,但對地殼下的探索卻少的可憐。
不過現在楚飛已經掌握了超流形技術、掌握了超維的納米液金技術,倒是可以試試了。
想要探索大地之下的情況,只有兩種技術:次聲波、中微子技術。
次聲波技術很簡單,但精度就不用想了。
至于說什么電磁波、磁場等等,根本就不可能穿透大地。哪怕楚飛掌握了超維技術手段,但探索技術的載體,依舊是光電磁技術,探索地下一公里都難。
中微子技術,還在理論當中。至少現在的騰龍星系還沒有這種技術。
曾經巔峰時代的炎黃聯邦倒是掌握了這種技術,但技術太高端了,一般人難以接觸到,且沒有龐大的工業基礎做支撐,拿到技術都不會用。
而且當年的天江星團只是一個開發兵團,用不到這種高端技術,自然也沒有中微子技術留下。
所以楚飛能選擇的,只有次聲波了。
次聲波的手段很簡單,用改造后的打樁機攻擊地面就行,然后全球收集次聲波信號,最后通過復雜的計算來建模。
這種數據很龐雜,楚飛也只能用超級計算機來計算。
聲波在大地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5.2公里每秒,啟明星直徑有1.36萬公里,聲波從一側傳到另一側需要約44分鐘。
因為效率較低,楚飛用了兩個多月才將啟明星大概掃了一遍,通過建模,還真發現了足足127個不同點。
大地內部有各種礦藏,尤其是重金屬礦藏,通過聲波掃描能大概看到,不過很模糊。
次聲波頻率小于20赫茲,在大地中傳播速度約為5.2公里每秒,意味著波長至少為260米,也就是說分辨率是260米的樣子。掃描大地是立體的,相當于一個像素是“260米的正方形”。
實際上想要探索大地,次聲波頻率往往更低。
用這樣的分辨率掃描大地中的物質,只能看到一個個模糊的團塊。不過相比于一般礦石的分散,這些團塊都很集中,宛若一個整體。
現在這127個不同的點,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只能親自過去看一下,要打洞!
楚飛仔細端量這127個點,最小的有十多公里直徑,呈不規則結構,最大的足有三百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