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內,羽蛇充當氣氛組,在飛船內亂竄,增加了不少生氣。
楚飛的幾個14.9的高級分身各司其職。
有負責監督航線安全的,有負航線計算的,有負責飛船監控的;而楚飛的本體則負責修行。分身的價值,被楚飛壓榨到極致。
在諸多分身中,負責航線的分身最多。
楚飛現在利用的是天然形成的引力弦,沒有經過人工梳理,這樣的引力弦內危機重重,就好比天然航道中的暗礁等。
除了引力弦內的雜物外,還有引力弦本身。
從神龍星系到云龍星系,直線距離是83光年,預計航程90光年。這么遠的距離,楚飛沒辦法探索全程的引力弦狀況,也就是沒辦法直接定位神龍星道云龍星的引力弦。
楚飛采用的星際旅行方法是——毗鄰星定位,算是一種分段定位。
從神龍星系到云龍星系,中間有大小不同的恒星星系四十多個——不是一個個排在一條直線上啊,而是上下左右隨機分布。
楚飛需要從中選出一條“優秀”的航線。
兩顆恒星的質量越大、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越近,中間的引力弦就越寬闊、穩定。
可對于一些紅巨星、藍巨星的,就得小心。引力過大,引力弦也不穩定——就好比海浪變成了海嘯。
但在星際中,兩顆大質量恒星之間的距離不見得近,臨近恒星的狀態也不是那么完美。
現在楚飛的前進方向,是一個7光年外的恒星,算是一顆“白恒星”。
恒星的顏色,大體可以分成紅、黃、白、藍四個等級。體積越小,光芒越黯淡——發紅,體積越大光芒越明亮——發藍。
太陽類型的屬于“黃”色的區間。
比太陽大十倍左右,是“白”色區間。再大就是藍巨星,藍巨星不穩定。紅巨星屬于恒星的晚期,更不穩定。
在星際中定位選擇的恒星,光芒都是很多年前發出的,誰知道現在是什么情況,說不定就差幾年,人家已經來了個超新星爆炸;雖然這個可能很小,但總歸是有的。
所以星際旅行盡量不要選擇藍巨星。黃色和白色的主序星,就是主要的選擇。
還有雙星系統、三星系統等多星系統也不穩定,也得避免。
經過這樣的篩選后,最終楚飛的選擇只有12個恒星系。這12個恒星系之間,距離最近的6光年,最遠的超過14光年。
預計整個航線會呈現一個不規則的螺旋形折線,整體航程超過90光年。
飛船不斷加速,抵達第一個目標星系,只用了5個月——楚飛還是謹慎一些,沒有將飛船加速到極限,只維持了理論極限的八成速度。
強子材料雖然強大,但終究還是凡物,而且眼下的這些強子材料都是從恒星中打撈后加工的,這就像是從自然界挖到了狗頭金稍微加工下,這樣的材質雜質很多的。
進入星系后,飛船又開始瘋狂減速,一直將速度降低到50公里每秒,才跳出引力弦。
不能以超光速跳出引力弦,現實世界不支持超光速。非要這么做的話,那么飛船就會被“撞碎”,碎成光子的那種,連原子核都無法保持。
飛船從引力弦跳出后,稍微調整下速度,就穩穩的懸浮在當前恒星系中,楚飛開始觀測遠方的星系,尋找下一階段的目標。
同時也在觀察當前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