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新月星團長度32光年,中間最大度17光年,最大厚度16光年;萬龍星團直徑約18光年。
新月星團包含恒星系276個恒星系,內部恒星系平均距離256光年,核心區域最近距離18光年;
而萬龍星團包含215個恒星系,內部恒星系平均距離224光年,核心區域最近距離16光年。
兩個星團之間距離24光年,中間稀疏分布著117個恒星系,恒星系之間平均距離42光年。
恒星系的密度對比,要平均距離的立方關系。也就是說,平均距離224光年是42光年密度的66倍。
星團的聚集,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在旋臂核心,恒星之間平均距離都在兩光年之內的,那距離256光年,妥妥的屬于“稀疏分部”。
種星團呢,一般是相對周圍密集,還有就是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過程產物等等。
現在楚飛所在的位置,屬于萬龍星團邊緣,但靠近新月星團這邊。
如今萬龍星團中的妖龍族已經造反,炎黃聯邦的力量,退守到了新月星團。
所以,自己應該前往新月星團?
楚飛沉吟起來。直接前往新月星團,當然是最簡潔的辦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
自己可是160的高手了,那要不要帶點禮物過去?
炎黃文明有句話:禮多人不怪。初次見面,最好還是帶點東西的好。
其實最初這個情況,據說啊,據說是去臨近的部落串門,提著猛獸的腦袋去的,這是展示自己的勇武。而楚飛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個。
至于說帶什么東西,楚飛已經有了想法。
凝望前方的漆黑的星空,楚飛想到了當前星系中的生命行星。
有高維通道存在的地方,一定有生命行星。不然最多有個引力弦通道,用于星際開采。
返回飛船上,利用飛船上的觀測設備仔細搜索,果然找到了一顆生命行星。
從這里、也就是柯伊伯帶觀察,尋找恒星附近的生命行星,其實很難。
如果生命行星位于太陽和柯伊伯帶之間,那只能看到生命行星的“黑暗面”。在茫茫星空中搜索一個黑暗面,想什么呢;簡直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搜索一個玻璃珠。
如果是生命行星位于太陽和柯伊伯帶之外,大概率會被恒星的光芒遮掩——月明星稀的道理。
實際上從柯伊伯帶觀察地球或類似生命行星的話,相機上可能只有一兩個像素。
當然了,現在楚飛用的是高科技,難還是難了些,但也還是找到了。
隨后調整焦距,漸漸看到了半個藍色的光點。哪怕以楚飛現在飛船上的技術,極限也只能觀測到三毫米大小,只有半個藍色的光斑,細節什么的完全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