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難以積累,就缺少數據,然后想要轉入科研也很費勁。
這種情況,困擾了別的文明,也困擾了炎黃文明,升龍殿、戰神殿的瓶頸,就在這里。
眼下楚飛做的研究,無論是模因技術、還是靈魂基因、還是神性研究,本質上都是想要找到20.0以后的“科學理論”。
如果能找到科學理論,從理論入手,那炎黃文明的技術、大數據修行的未來,就會爆發一波。
這種從經驗入手的研究、和從理論入手的研究,差距多大呢
以冶煉鋼鐵為例。
古代冶鐵技術,從商周時代就有,但一直到漢朝才漸漸取代青銅。
可到了現代化,短短不過幾十年時間,全球鋼產量就過剩了。這是從理論入手的強大之處。
現在,楚飛對18.0以后的大數據修行,有了一些科研理論方面的頭緒。“世界樹”的理論推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引子。
對于氣運的控制,楚飛想了想,索要了一些經驗數據。至于說戰神殿當前的“技術”,就算了。錯誤的技術,可能讓自己的研究走歪。
只是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但想到這所謂的氣運手段是主神級別才能接觸的力量,似乎也可以理解。
參觀完了這里的記錄后,楚飛終于跟著王長遠等人來到了會議室,一場“簡單”的小會議開始了。
會議內容很明確,就是相互間交換一下技術資料。
這點,無論楚飛還是王長遠都沒有藏著掖著,此時也不是勾心斗角的時候。
現在炎黃文明雖然不錯,但無論是升龍殿還是戰神殿這邊,大家的主體技術水平,還停留在20.0之前,少許超過20.0的高手,都是殘缺的、揠苗助長的、用一些不怎么正統的手段硬生生堆出來的,基本上沒有什么未來。
而炎黃文明現在面臨的壓力,卻來自24.0的層面,甚至更高。
在這種壓力下,大家之間的交流還是很順利的。
不過就算如此,也浪費了很長時間。技術的交流,總歸有些復雜。
具體的交流過程是這樣的:各拿出一項技術,彼此檢測沒有問題,確定技術基本對等,那么交換一次。若技術不對等,就要增加添頭。
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雙方交換的技術不要太多。除了幾個大方向的技術,還有很多小細節技術。比如藥劑、藥材培養、發動機技術、能源技術、重核聚變技術、機械加工、原子打印技術、甚至是質子中子核裂變技術等等。
尤其是質子中子裂變技術,若能成功,核能技術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戰神殿還真找到了方向,但研究遇到了一些瓶頸。
但在技術討論環節,楚飛敏銳的發覺,利用真空能炸彈的部分技術,可以實現質子中子裂變技術。
這要是質子中子裂變技術成功了,現在的重核聚變技術都要靠邊站。
前面已經說過,質子、中子內,基本粒子的質量只有1%,剩下99%是微觀粒子的動能。要是裂變的話,怎么也能釋放出一半的能量,那物質的能量利用率就是50%左右。
而核聚變的效率呢上限是0.7%!因為核聚變利用的是原子核的力量,而原子核之間的能量主要是弱力。弱力的上限就是0.7%!可以這樣理解,弱力占原子“質能”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