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飛迅速申請了一片上百公里的山丘。站在山頭上,楚飛在腦海中迅速構建出一個“狂暴發則晶胞”,因為計算機已經完成計算,楚飛只需要抄襲即可,問題不大。
不過半個小時,晶胞構建完成,并掛載到宇宙腦上,成為一個“外掛”。
心中一動,外掛啟動。楚飛只是輕輕抬手,激發一個小小的魔法火球,然而在火球出手的瞬間,狂暴法則的晶胞生效,火球迅速膨脹,眨眼間就從拳頭大小放大到了十多公里,囊括了楚飛的半個領域。
“轟……”
天崩地裂,一朵蘑菇云裊裊升起,爆炸的沖擊波沖到三十多公里之外。
楚飛默默觀察,總結經驗。
這個小小的魔法火球只用了最基本的邏輯,威力很松散,所以哪怕經過狂暴法則晶胞增幅后,威力看著很大,但單位面積攻擊力并不高。
這次測試,讓楚飛對“法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從一個小小的火球,到爆炸成為蘑菇云,相當于從一個小鞭炮、變成了戰術核彈頭的威力。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而在威力放大的同時,同時也從楚飛體內抽走了不少能量。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憑空多出能量來。放大的是火球的威力。
不過這種放大對現在的楚飛來說,很雞肋,火球的溫度并沒有多少強化。很顯然,這個放大邏輯是失敗的。
楚飛需要的那種放大,不僅僅是“體量”上的,這種放大有更簡單的方法,用簡單的三極管邏輯就能做到。楚飛所需要的是那種“質量”上的放大。
又測試幾次,收集數據,楚飛開始構建第二個晶胞。
轉眼就是兩天時間,楚飛將所有的晶胞測試完畢,沒有一個架構滿意,但總歸收集了足夠的數據。
對于測試結果,楚飛沒有任何意外或失望。科研就是這樣,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能一步成功,需要反復嘗試。
之后楚飛沒有關注外界的“傳染病信息”,回到密室、也是算力中心,將剛剛測試的數據導入計算機,并編寫新的測試程序,而后繼續迭代。
時間一點點過去,楚飛開始迭代更多的內容。
無意中,楚飛將“納元法”這些古老的資料給翻了出來。
納元法,據說是模仿的神格。但如今楚飛再次查看,發現納元法的核心算法,就是構建了一個分形流形的神經網絡,因此具有控制的特性。
不過這個網絡有些復雜,不是因為高級而復雜,而是因為低級才復雜。
這個很好理解。比如說計算圓周率吧,用高級的數學公式精簡、優美、直指核心;而想要用低級的數學方法,如割圓法等去計算,復雜繁瑣,結果還不夠精確。
這是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但高級的算法也需要從低級的算法中總結經驗,一步步攀登高峰。
曾經的納元法之所以復雜,大約就相當于用割圓法的方法去推演神性、神格,有些成果,但不夠好。不過其中的思想對現在的楚飛來說,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正所謂他山石之可以攻玉,什么是納元法,其核心邏輯是一種遞歸算法,通過邊緣計算來不斷接近核心,又在計算中不斷納入新的算法、新的數據。
這就像是二進制,從簡單的二進制引入與非門邏輯,擁有計算特性,然后引入相應的代碼程序,構建出簡單計算;隨后引入算法邏輯,擁有復雜計算的特性。通過這種不斷加碼的方式,讓簡單漸漸變成復雜,但復雜的同時又保持高效、精準。
在不斷的迭代、測試中,楚飛耗時兩個多月,終于完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的“狂暴法則晶胞”。
這個新的晶胞由四萬多個狂暴法則堆疊而成,中蘊含了多種狂暴法則的“拼圖”方式,蘊含了多種拓撲流形,共同組成了一個“近似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