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是“完全真實環境”的計算會如何呢就說計算一個簡單的汽車運動阻力把,要考慮汽車自身質量、載重、乘客體重、輪胎材質、胎壓、汽車速度、汽車外形、烤漆材質和光滑度、風力、空氣成分、濕度、溫度、大氣壓、地面狀況、坡度、星球引力、星球自傳、公轉、還要考慮摩擦生熱等等。看吧,真要全都考慮到,什么也別做了。
在數學計算中,每增加一個變量,計算難度就要提升十倍以上。增加五個變量以后,基本上就不具備求解的可能性。
所以過去的修行,18.0的時候要構建一個“守恒流形”,其實就是構建一個相對理想的環境,簡化計算,然后對所有的運算“收斂”。
所謂的“收斂”,可以想象成為打包。
18.0之前構建了很多“流形”,現在需要將這些流形拼接一起,形成一個高維的結構、一個完整的結構。
流形,是高維結構在低維度空間的展開,那將流形打包、組合后,就是所謂的“拼圖”了,理論上可以形成高維結構。
不過“高維”也是相對的。實際上12.0以后,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拼圖”,在一次又一次的拼圖中,不斷攀登高峰。
只不過18.0境界的拼圖到了新的高度,似乎在嘗試構建一個“世界”,一個理想環境的世界。
總之,這就是過去突破18.0所需要的“核心結構”,也就是守恒流形。
但楚飛此時迭代的功法,卻引入了分形流形。什么意思呢,楚飛要將功法“展開”、而非“收斂”!
別人突破18.0后,要收斂,準備構建一個理想的國度,類似于神國的結構。結果楚飛倒好,反其道而行之。
那么,楚飛就不怕整個修行散架了
楚飛還真不怕!
在數學、人工智能、網絡世界等系統里,有一種特殊的結構——分布式算法、也叫邊緣計算、或者說神經網絡算法等類似的情況。
科學的特色就是,從來都不設邊界。收斂算法可以,分布式算法同樣可以。只要技術到位,也許分布式算法更優秀。
此外,在里世界這里,“距離”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以為兩個世界很近,實際可能很遠;有些世界看著很遠,但可能兩個世界內部都是互通的,比如現在的絕望冰川、流霜走廊。
這是高維世界的特性。
還有就是楚飛發現的“世界樹理論推導圖”,似乎也證明了世界的結構,同樣是分布式的。不信你看看無盡星空的星系。
在人類社會,國家的統一也不是讓所有人都待在一起。這何嘗不是一種分布式的結構呢。
楚飛認為,分布式算法更具有未來。當然,這也需要面臨一些挑戰。但沒關系,可以格式化重修,楚飛有很多的試錯機會。
尤其是楚飛最近研究的神性,其核心也是分形幾何,向上發展就是分形流形。所以楚飛決定做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
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嘗試,但楚飛已經有了豐厚的積累,有了發展方向。
科學研究不怕困難,就怕沒有方向。楚飛現在是方向有了、積累也足夠,所以,接下來用計算機迭代就行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