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就是一年多時間。楚飛從“智慧01”號飛船內蘇醒,從虛擬艙中坐起來,若有所思。
最近楚飛正在迭代19.0以后的功法,有些收獲,目前功法很好了,但總覺得還不夠完美。
其實與升龍殿當前的功法相比,已經足夠完美了,甚至都有斷崖式差距,但楚飛感覺還有一些地方不夠好。
比別人好不叫本事,比自己好才叫真好的。老師一直都是這么教導的。
主要是把,楚飛的宇宙腦核心邏輯,和大家的不同。
傳統的宇宙腦功法,到了18.0以后,走的是收斂路線,通過“守恒流形”構建一個“理想環境”。
楚飛的宇宙腦功法呢,走的是分形流形,別人都在收斂了,楚飛還在無限擴展,目的是:力求更加真實、無限接近真實。
那這兩個思路,有什么差別呢
先說楚飛的修行思路,是借用分形幾何的特性,不斷向“兩端”極力拓展——向上,是更龐大的宏觀結構;向下,是更加精細的微觀結構,理論上沒有極限;在不斷延伸中,力求無限接近現實,這是一個相對開放式的結構,理論上是一種無限制算法。
這種邏輯,還是楚飛研究神性的時候發現的,并深化發展而來的。不過神性只有一兩種、最多三五種分形幾何(神職),而且發展有限,沒有科學理論指導。(1011章)
這種無限制算法,就是楚飛暫時想到的、可以部份取代混沌算法的方法。
理想環境呢,是感覺兩端延伸的差不多夠用了,也到了自己能掌握的極限,就適可而止,將這部分截取出來;然后進行折疊,最終構建一個理想環境。這是一個相對封閉式的結構。
這種算法,是有限制算法,典型的夠用就好。
這理想環境和真實環境的不同追求,決定了兩個修行方向的截然不同。
感覺吧,這所謂的理想環境思路,更像是“截教”;楚飛追求的無限真實,則像是“闡教”。
理論上,肯定是楚飛的開放式環境更有前途。但實際上,大數據修行是科學修行思路,科學修行講究“實用性”。有時候會有過猶不及的情況發生。
無限開放的環境雖然不錯,但實用性上,還真不一定就比理想環境更好。實際應用中,“理想環境”的應用更多、用戶更多。
一般只要根基別太差、別偷懶、別瘋狂灌水,理想環境已經可以滿足99%的需要。
這里面有一個邊際效用的問題。日常實用的部分,集中在頭部;對于尾部、邊際區域,幾乎沒有多少價值,通常會被舍棄。
比如說導航吧,一般精確到1米,別就足夠了,沒必要精確到厘米級別、甚至毫米級別。
你要說精確到毫米級別好不好那肯定是好的。但實用性呢和1米級沒有任何差別,投入反而更高,幾十倍、幾百倍的提高。
可另一方面,科學想要進步,就不能滿足以所謂的理想環境,而且理想環境也是相對的,隨著要求改變、環境改變,理想環境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理想環境因為要砍掉很多細節,就注定了應用面狹窄,以至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研究等,需要不同的理想環境。這才是理想環境最大的問題所在——通用性差。
楚飛嘗試構建的“無限逼近真實的環境”,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適用面無限接近現實、適用范圍無限廣。
但,難也是真的難!相比于理想環境,真實環境的構建難度,是幾何倍數的提升。
楚飛用現在的算力飛船‘智慧01’號,迭代計算了一年時間,也還是感覺不夠好。
上次楚飛用算力中心,42萬片量子芯片計算兩個多月,就將修為推進到18.9999極限,且幾乎完美。這次的計算總量,大約相當于真神級別高手不吃不喝且毫無閑暇的計算兩千年的樣子。
現在用算力飛船,226萬片量子芯片,瘋狂計算一年時間,差不多相當于真神高手瘋狂爆肝五萬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