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全員培養,為了表示升龍殿的“恭順之心”,升龍殿全體培訓,共同為自然女神打造神殿。
第三步,當然是工程建設本身了。
一場規模宏大的大建設爆發了,工程剛展開,恢宏的科技工業就讓觀眾們嚇了一跳。
數以萬計的戰艦、飛船,在周圍虛空穿梭,挖空一座座礦山,也包括幽云區大陸。一些幾萬公里的“大陸碎片”,幾天時間就被吞噬的干干凈凈,化作工業原料、型材、建材等。
材料充足了,又有一座座工廠環繞幽云區大陸建設,這些工廠有冶金、化工、型材、電子、工程機械、運輸飛船等全部體系。
有些工廠集群范圍可達幾十萬公里,形成一個立體的工業基地。
如果有人問為什么工廠建在太空環境中,當然是精度、建造難易程度問題了。
升龍殿發表了大量的論文,證明在太空環境中,精度可以得到保證,且成本很低。
在地面上,因為引力干擾、環境溫度等的波動,維持精度的成本極高。而且地面上生產的設備再送到太空中,成本更高。
為了給自然女神這個老女神建園子,升龍殿連建造戰艦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抽調了,以至于影響了戰艦生產,尤其影響了給天帝的戰艦。
天帝分身自然過來詢問,結果被自然女神給擋了回去——又不是不給你,就是產能降低一半而已。老娘過完生日,馬上恢復生產。
然后自然女神還帶著天帝分身“逛街”——看看各地的工程建設,很自豪地表示,升龍殿的恭順之心很不錯呢。
現在整個幽云區大陸都成了工廠。雖說大量的工廠建在太空中,但地面上還是有很多工廠在運行。
想要一口氣在太空中完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哪有那么容易,短時間內依舊需要地面支持。
目前地面上大半屬于自動化工廠,剩下的也在漸漸轉為自動工廠,計劃30年內,完成全自動化轉變。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就是二十多年時間。不過若用龍族紀年,也才將將兩年時間而已。
這個時間對圣人和頂級強者來說,不過彈指一瞬。然而對于升龍殿來說,卻足夠脫胎換骨。
地面上工廠,已經完成了全自動化轉變,比計劃提前十年時間,這是因為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
這些年來,升龍殿采用小步快進的方法,竟然帶來不少技術上的質變。
雖然最關鍵的計算機技術,核心理論依舊是光量子技術,卻有天才別出心裁,將計算機的頻率提升萬倍!
想要提升計算機的算力,需要材料、算法架構、運行頻率、核心數量上面下功夫。
材料,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到碳基材料、光子材料,就是進步。但現在升龍殿已經在光子材料上達到極限,都達到強子材料了,無法更進一步;
算法架構,用乘法取代加法,用冪運算取代乘法,都算是算法的進步;甚至三進制取代二進制,量子進制取代三進制,都可以算是算法的改變;可現在升龍殿的數學工具都是超流形,也暫時達到極限;
運行頻率,提升三五成問題不大,要是翻倍就容易崩潰。過去普遍采用晶振、光的偏振、脈沖等作為計時邏輯,運行頻率也早就達到極限;
核心數量,也不能無限疊加。當疊加到一定數量后,芯片之間的通信會超過帶寬,那時候增加核心數量毫無用處,反而因為帶寬被擠占,導致整體性能斷崖式下降。
而這次某個天才的解決辦法,就是在運行頻率上想辦法。過去都是用頻率作為時序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