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們就更別說了。
這會兒有了錢,小一點的娃娃就送去念書。
大一點的,十五六歲,就家里頭手把手教導學習縫紉機。
出來之后,進行簡單的入廠培訓,就能夠上手。
第二月就能掙錢。
“對了,你下次回來,要是不著急回家,可以在湖東縣三里街那塊兒住一宿,歇息會,第二天再回來。”
李三刀笑道:“那里有咱們村的產業,一個小院子,鑰匙就在衣裳店的抽屜里,你到時候自個兒拿。”
產業?
謝昭換個姿勢,側頭看向李三刀,一臉驚訝。
“咱們村什么時候有產業了?”
李三刀嘿嘿一笑,道:“那還不是多虧了你的福!這院子買了也不久,是上個月買的!寫的是咱們村集體的資產!”
李三刀解釋了一番。
原來。
隨著女裝鋪子熱銷,還有女包產業,村子里的人們隔三差五就要過來幫忙。
而來一趟,起碼兩三人。
這來來去去一天花費在路上就要不少時間。
傍晚關鋪子都要七八點的時間了。
再走路回石水村,那真是星星當空,勞累不說,也危險。
長久下來,這也不是個法子。
于是。
李三刀在村子里牽頭,提議家家戶戶的勞動力,將掙到的錢,支配百分之一出來,積少成多,一起在湖東縣置辦產業。
到時候,誰來湖東縣幫忙干活,就能在里頭歇息。
李三刀的話沒人反駁。
進行了村部投票之后,全票通過。
左右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積少成多,滴水成河,這錢就夠了。
以表公平,這產業都掛在村集體下。
誰也沒法兒昧了它。
“這還是開始呢!”
李三刀爽朗一笑。
“這院子,咱們現在能住,到時候,真的用不著了,就出租,得到的錢全都投進石水村里。”
“鋪路,買良種,買牛,農藥,都可以用上,家家戶戶都能得益。”
“這日子,是真的越來越有奔頭,也越來越好了!”
謝昭此刻心里是真的感慨萬千。
他也是真的沒想到,村子里如今有了這么大的改變!
“真好!”
他情不自禁感慨道。
謝昭換了個姿勢,雙手枕在腦后,翹著二郎腿,看著天空。
夕陽渲染下,漫天橘色光彩。
大朵大朵的云堆疊在一起,后頭的霞光從間隙里穿透出來。
空氣中涌動著一點兒冷氣。
可他胸膛里的這顆心,卻滾燙得難以自持。
呼。
這冬天,可真不太冷啊!
…………
與此同時,京都。
南禮士路,演播廳。
這次是春晚最后一次排演。
李谷衣的一首《難忘今宵》唱完,在場所有人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