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出名了!
心里算盤打得響。
高浩心情澎湃,只是再一抬頭,瞧見劇院兩旁的側門又來了人,定睛一瞧,他臉色驀地一變。
等等。
那人……
好像是謝昭?
高浩看的沒錯。
這會兒和劇院側門邊進來的人,正是謝昭和董琛。
而且。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董琛在江城聲名鵲起,尤其是《鬼吹燈》系列的連載,叫他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雖然這小說在傳統文學里面上不得臺面,但是,名聲度和討論度絕對是夠了的。
因此,他是被特邀過來的。
眾人瞧著他,一時之間,又是鄙夷,又是羨慕,心思復雜極了。
不過。
復雜歸復雜,這面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到位的。
董琛和謝昭進來,一眾人頓時站起來,朝著兩人看去,笑道:“這就是平深大作家吧?!久仰久仰!”
“原來這就是平深!你在廣播電臺的《鬼吹燈》系列,可真叫我愛不釋手,每天晚上八點我都必聽!詭譎奇妙,波瀾壯闊!我還以為這作者一定是七旬老者,甚至是個土夫子呢!沒想到這么年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叫我開了眼!”
…………
人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謝昭走在董琛身邊,眼神在人群里梭巡,一下子就看見了正朝著自己看過來的高浩。
后者眼里,錯愕,震驚,憤怒,以及毫不掩飾的厭惡。
謝昭卻只是笑著聳聳肩。
旋即收回視線。
董琛并不擅交際。
人越來越多,他朝著謝昭投去求助視線。
謝昭笑著站出來,一一幫他解圍。
很快。
倆人被安排到了一個相對比較靠前的位置。
而后,負責人站上最前面的舞臺,高高揮舞了一下手,讓眾人安靜下來。
“人群已經到齊了,現在我要宣布,從京都來的特別嘉賓——馬松云先生!”
馬松云。
京都著名作家,和汪曾奇是好友,二人一同創作,在京都文學圈中影響力不小。
而二人雖然為好友,可擅長的方向不一樣。
汪曾奇沉醉于文學創作,不太擅長交際,因此,京都文學會他雖然加入了,但是更多的只是掛名。
而馬松云不同。
他早些年創作高峰期過了之后,后期漸漸力不從心,于是開始將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文學會上。
這些年發展下來。
他熱衷于挖掘新作者,作為新鮮血液,補充文學會。
另外一方面,他也持續且穩定的為京圈影視圈,提供各種新鮮素材和小說故事,用于拍攝電影。
因此。
他的名字,在各個省城文學會圈子內,都有不小的名頭。
江城文學會這些年發展得不錯,可想要推廣到全國,那么就得請馬松云來一趟。
最好能夠挑選一兩本足夠好的作品,去京都推廣,那對于江城文學會而言,絕對是不小的助力。
這也是文學會開辦的原因。
“讓我們熱烈歡迎,京都文學會會長,馬松云!”
主事人話音落定。
緊接著,一個約莫五十多的中年男人,緩步從側方走上前來。
劇場光線很足。
謝昭一眼就看清了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