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這個世紀性的數學謎題吸引了更多的科學家投入研究。
直到1920年挪威數學家發現一種殆素數發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
哥德巴赫猜想本質上就是最終要證明11成立每一個比素因數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而研究的進展就需要不斷地篩選排除。
至此,世界上的科學家們,開始先后投入到這項艱苦卓絕的工作,通過不斷減少殆素數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后證明到11成立,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
1932年,科學家埃斯特曼首度證明了“66”。
1938年,科學家布赫夕太勃緊隨其后證明了“55”。
1940年,科學家布赫夕太勃再度證明了“44”。
直到1956年,華夏偉大科學家,王元證明了“34”,且在他數年不懈的努力下,又證明了“33”和“23”,“14”。
消息一出,一時間舉世嘩然。
之后,他的學生,也是年輕的偉大華夏科學家,陳景潤接過了老師的旗幟,繼續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鉆研當中。
在他經過了數年的苦心鉆研與努力后。
終于,在前輩研究的基礎上,得到了巨大的突破,率先向世界證明了“12”
至此,著名的數學三大謎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只剩下最后一步,也是最難的“11”了。
然而此后,這世間卻再無科學家能夠有力證明這最后,且最難的一步了。
饒是他們個個都是數學大家,縱然絞盡腦汁,都無力證明這最后一步。
至此,數學三大謎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進度,正式陷入停滯
這一殘酷的現實,同時也讓哥德巴赫猜想,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的數學史上,最大的數學懸案
言歸正傳,此刻落針可聞的教室里,雷勇文輕蔑地看著尹辰,冷聲質問道,
“就你這種數學考試回回不及格的學渣,也有資格談哥德巴赫猜想,這等深奧的數學謎題,跟你這種廢物有關系嗎”
尹辰充耳不聞,此刻的他,似乎陷入了一種奇妙的構思態,沒有說話,而是拿著粉筆不斷地在黑板上寫寫畫畫。
一個個精妙深奧的公式,看的臺下一眾同學是滿臉懵逼,一頭霧水,因為這些東西實在太過高深莫測,根本不是他們所能理解。
但是一旁的雷勇文,卻看地當場變了臉色。
“這怎么可能”
雷勇文一臉驚詫地看著黑板上的公式,臉上布滿了不可思議神色。
因為尹辰寫的這些公式,竟全都是準確無誤的,且都是來自大學高數,有的甚至還是高等數學研究院才能學到的公式。
雷勇文雖然人品很爛,但能夠被授予特級教師的等級,其自身的專業技能,卻不比學校里任何一位老師差。
僅一眼,他便看出了尹辰的不對勁。
“哼,肯定是故弄玄虛,嘩眾取寵”
不過轉念一想,雷勇文馬上就笑了,區區幾個公式而已,又能證明得了什么
這小子裝逼成性,說不定就是故意背了幾個公式,想在大庭廣眾下,嚇唬他呢,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