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不群此時的情況,就頗像原著中令狐沖在思過崖面壁時所面臨的問題,那時令狐沖也已經學會了華山大部分上乘劍法,開始時是打不過田伯光,但進洞學了五岳劍派幾乎所有劍法之后,卻還是打不過田伯光,只是多撐了幾招而已
為何如此難道令狐沖多學的五岳劍法當真就沒什么用
岳不群細細思索后覺得,其實不然,最起碼當時田伯光是打不過劉正風、莫大、費彬等人的,甚至他連當時的寧中則也不一定打得過。這些人都是只會一家一派的劍法,也就是內力比當時的令狐沖強上一些,但令狐沖所學的劍法卻是他們的四五倍,雙方武功應該相當才是,為何令狐沖明顯要弱上很多
反復斟酌后,岳不群發現,這中間有一個關鍵,那便是劉正風、莫大、費彬、丁勉、寧中則乃至田伯光都是江湖公認的第一流高手,只是一流高手顯然也有高低之分,田伯光和寧中則算是一流中墊底的,費彬、丁勉、劉正風算是一流中等,莫大、向問天、方生算是一流高等。而一流高手與二流的界限,便在于二流高手還在學習別人的上乘武功,但一流高手或多或少都從自己擅長的武功中半參悟半創造的衍化出了最適合自己的絕技,如寧中則從華山諸劍法中自創的剛烈決絕的無雙無對寧氏一劍,費彬以嵩山派嵩陽掌法衍化的大嵩陽手,劉正風從回風落雁劍法練出的一劍落九雁,莫大以衡山劍法結合音律所得之琴中藏劍,劍發琴音,甚至田伯光從單刀快刀諸刀法中領悟出了他自己的飛沙走石十三式等等。
凡此種種,所以岳不群猜測,要想真正步入一流高手的水準,除了較為深厚的內力外,在武功招式上,必須有自己創造的獨門絕技,這絕技不是說有多高強,有多玄奧,甚至在除自己之外的人使來不一定比得上自己原本練習的上乘武功,但獨獨在自己使來,卻一定是最適合自己,是自己最強的招式
準確來說,那就是一流高手已經有了自己的“道”,自己的“意”,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某些招式中,盡管這些“道”、“意”都只能算是雛形,大多都是從諸人平生所學的上乘武功的“道”、“意”中衍化出來的“道”、“意”半成品,但也是武者為人處世的信念意志,是武者練武多年所有武學感悟的結晶,是武者真正踏入一流境界的鑰匙
這點卻是岳不群根據自己從朝陽一氣劍悟出的金陽劍意之實例,再對比原著人物的武功,反復加以推算而得出的結論。
如此說來,令狐沖在思過崖面壁之時,他在劍法上已經處于二流到一流水準之間的門檻,此時他只是靠胡亂的學習五岳劍派眾多劍法,倉促之間未能真正將這些劍法融會貫通,不僅根本無法悟出屬于他自己的“道”和“意”,還使得他自己劍法雜亂,前后招式銜接之間失了流暢,破綻多多,自然就破不了田伯光賴以成就一流的絕技快刀,反而田伯光在適應他的怪招頻出后,隨手就以快刀破了令狐沖的劍法。
但是,岳不群不得不感慨,主角光環太逆天,獨孤九劍改變了令狐沖的命運
從令狐沖在江湖上的一系列表現來看,他本身雖然被原著的岳不群調教的有些迂腐,但卻掩蓋不了他那機智無雙、灑脫不羈的性情,甚至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無為而為的赤子本心,這也是練習獨孤九劍的必要條件。
獨孤九劍乃是絕世劍客獨孤求敗所創,最是講究料敵先機、后發先至,后人皆以為獨孤九劍是利劍劍術,在境界上不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和草木竹石均可為劍,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獨孤九劍首重料敵先機、后發先至的武學理念,其次才是九式變化無窮的精妙劍招,若是只論精妙劍招,這些劍招和太極劍法的程度差不多,都達到了招式精微奧妙的極點。
但太極劍法可是需要數十年功力為根基,再領悟太極之意才能發揮威力,那么獨孤九劍自然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夠練成的,只有心靈極為聰慧敏捷、不拘一格、空靈而不執著的人才能入門,也就是悟性絕佳之人,才能領悟獨孤九劍的精義,再漸漸結合乃至融入無招勝有招的武學至理,便能在臨敵之時,發揮出乘虛而入,后發先至的絕妙劍術。恰恰令狐沖就是這樣的悟性絕佳之人,他先是學習了五岳劍派的所有劍術,雖然不過是囫圇吞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發揮這些上乘劍術的真正威力,但也是博覽眾多劍術,見識非凡了,此時再有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的劍意劍理,為令狐沖提綱挈領,激發令狐沖自身的絕佳悟性,使之很快就領悟了些許無招勝有招的武學至理,反過來再學習獨孤九劍那精妙絕倫的招式自然進境極快,使令狐沖的劍術境界直接躍過他自己總結武學道理雛形的一關,成就了更高一級的半步無招勝有招境界,成為一流劍客中的佼佼者,單單劍術便足以勝過絕大多數一流高手的招式,之后再有吸星大法成就的絕世功力相輔相成,更是突飛猛進而成為當世絕頂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