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在第二十三招時,二人的長劍第一次相觸,并且很沒有默契的擊實。劍上勁氣反震的一瞬間,兩人身軀如遭電擊,不由地齊齊一震而因為長劍的輕重差異,及劍招風格的迥然不同,這次交擊于左冷禪稍稍有利,其劍上雄渾的力道直接將岳不群輕靈的長劍蕩了開去。但岳不群的功力并非易于,同樣將左冷禪的長劍擊得微微一頓,劍速大減,岳不群則毫不遲疑的趁機變招。好在華山劍術本就以輕靈迅捷見長,岳不群反應也十分及時,總算沒有失了先手,落在下風。
對此,左冷禪并不意外,他很清楚,岳不群要是如此輕易便落入下風,那也配不上他之前那般特別重視了。至少,通過剛剛的一次硬碰硬,左冷禪也粗略的感覺到,岳不群的功力比他只稍遜了不到半籌。
叮鐺叮叮叮叮叮
一旦有了第一次兵刃相接,自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輕重不一的交擊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密。但因兵刃交擊后反震之力頗大,需要及時卸力、換氣,兩人的出招速度不免稍稍慢了些。
如此一來,交手的兇險程度不僅未曾降低,反而成直線上升。畢竟,兵器沒有相交時只算是比拼雙方的招式精妙及應變能力,而此時每次劍刃相觸,也完全不同于兩人拿著大刀傻傻的對砍,劍招中雙方發力的角度、蓄勢出招的習慣、手臂手腕的旅力,以及灌注在劍上的真氣,都會影響劍器相觸后的結果,或是稍稍一頓,或是方向偏轉,或是直接反彈而回
這已經是雙方綜合實力的比拼,“隨機應變”在此時尤為重要
豐富的戰斗經驗有助于預判對手的攻勢、力道,爐火純青的劍招能在危機下應對有方,但在二者之間充當鏈接橋梁的卻正是個人的反應能力,三者結合就是“隨機應變”。因此,高手決斗或許激烈而短暫,但以全面性、復雜性而論,卻不亞于兩軍相爭,雙方在戰前的種種積累,包括整合自身實力、探查敵情、預先評估謀劃等等,以及戰時的種種手段,包括測敵、知敵、惑敵、誘敵、破敵、斃敵等等,都會影響到最后的勝負。
隨著交手時間漸長,二人都對敵我雙方的各種軟、硬實力了然于心。在力量上,左冷禪憑著身材壯碩,嵩山劍法雄渾霸道,功力高深的優勢,力氣比年紀小了他近十歲的岳不群強出不少,算是硬實力;在技巧上,二人于各自門派的劍術上的造詣差不多,都極為接近招式變化自如的境界,算是不相伯仲;在速度上,華山武功向來以輕靈變化見長,岳不群本身也擅長輕功身法,更兼其心神強大而敏感,所以無論內里的應變速度和外在的出招速度,岳不群都稍勝左冷禪一籌,算是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