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練劍之人,隨著日復一日的修煉劍法,感悟劍意,都會在心中漸漸積累形成一個劍之精神印記。只是有的深入骨髓,可以永世不忘,有的膚淺浮躁,隨時都會隨風而逝,似有還無。
而且這印記并非一成不變,既可以由自身對于劍術或者說劍道的感悟增強而加深,也會隨著人心靈精神的催化而發生獨特的改變。
只是平日里,人的心靈和精神雜亂而多變,七情六欲,此起彼伏,總會掩蓋心中之劍的鋒芒,以致自身劍意不純,不能將劍招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只是準確的感受并運用心中之劍,純粹劍意,增強劍招罷了。
若要更進一步釋放心中之劍,就需要摒棄心頭一切七情六欲的干擾,在出招的瞬間,將所有精神意念集中到心中之劍上,化作最為精粹強大的劍意。
彼時,劍意之強足以斬破世間任何有形無形之物,包括目光迸射劍意殺人于無形,乃至斬破空間壁障
但這一步偏偏最難,人皆有七情六欲,因而心猿意馬,神念紛亂,于是大智慧者探索出三條模糊路徑忘情、絕情、極情。當然,三者達到極深境界之后,亦可殊途同歸。
忘情者,講究出世入世,勘破紅塵,太上忘情,自然就可以使道心晶瑩剔透,念頭通達,不為七情六欲所擾,一旦凝神聚念化為劍意,勢必奇強無比,更兼而有“神而明之”、“天人交感”、“看破虛妄”等等玄妙能力,乃是道門佛門主流的通天大道,所謂的劍心通明便是其中之一隅。
絕情者,明悟心中所執,或執著于劍,或執著于刀,等等不一而足。初窺劍道、刀道門徑之后,便追求“癡于劍刀”、“至誠于劍刀”、“舍劍刀之外,別無他物”,漸漸將神念中除了劍刀意之外的所有七情六欲等念頭當作雜念舍棄斬斷,即可將所有神念聚于心中之劍刀,催發出無與倫比的劍刀意。
極情者,七情六欲來者不拒,任其發生,機緣之下劍意由情而生,則與七情六欲相輔相成,乃至最后將強烈到極致的所有情感化而為極致的劍意,神念大一統,既是情意,也是劍意。所謂“因能極于情,故能極于劍”,便是此中上品。當然,也有劍走偏鋒者,就如一些人深陷恩怨情仇,因貪嗔癡等陰暗負面情感成就劍意,往往心性冷酷,殘忍好殺,甚至屢屢喪失理智,癲狂入魔。
此三條路徑,忘情者重積累,以大智慧循序漸進;絕情者重堅定,以大毅力勇猛精進;極情者重感性,若有大機緣,亦可突飛猛進。
但也因此,忘情者會偶然動情,但無傷大雅,只消順其自然,情由心發,亦由心止,有始亦有終,總能道心圓滿;而絕情者一旦動情,勢必心神大亂,實力衰退的厲害,極難恢復;極情者動情固然無甚影響,卻又容易反受情絲重重枷鎖,斬不斷理還亂,極難超脫。
岳不群極有自知之明,自己心狠手辣慣了,有點兒小冷血,基本沒可能為了哪個女子愛得死去活來,也就不可能像浪翻云一樣因為心愛女子的死去而徹悟有情劍道,即所謂的“因能極于情,故能極于劍”。
而且他家庭溫馨,事業有成,自身走得又是道家練氣士的路子,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對于“舍劍之外,別無他物”這種類似戀物癖的極端手段感覺很不靠譜,總覺得有其局限性。
反倒是太上忘情,凡事順其自然,由心而發,隨心而止,頗為符合他的心性,更與練氣士之道相輔相成修心練氣為靜,劍道殺伐為動,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