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震天。
晨曦的曙光照耀在金墉城頭時,黑壓壓的周軍便從四方八面發動一波接一波的攻擊,喊殺震天。
護城河的源頭早已被截斷,周軍萬余前鋒軍此時正舉盾頂著城頭傾瀉的陣陣箭雨,以沙石填平主城門外的一大截護城河。
祝玉妍悄然登上城樓時,只見周軍士卒在平原上密密麻麻的鋪展開去,書有“周“字的大旗及各姓氏的將旗在中軍處隨風飄揚,軍容鼎盛,威勢迫人。
哄鬧聲沖天而起,喊殺聲震耳欲聾。
當矢石勁箭像雨點般投下,粉碎了周軍的又一次攻勢后,周軍終于暫退回去,重整陣腳。
祝玉妍面色凝重的掃視著布在城外由數萬精兵組成的龐大兵陣,芳心一片茫然。
她雖是陰癸派百年來最出色的傳人,武功非凡,智計過人,但面對這種千軍萬馬,對壘沙場的局面,卻還是頭一次。
初時的震撼過后,她便對這慘烈的場面無動于衷起來,還能好整以暇的衡量攻守雙方的表現優劣做一個俏生生的局內旁觀者
畢竟,不管怎么說,她都是徹頭徹尾的魔門妖女,說好聽些是性子乖戾,說難聽些是殘忍冷血,又怎會將那些被她視為螻蟻的軍卒們的死傷放在心上
不由地,她便幻想若是換了她來主持城防,該是如何應付
好歹她也是博古通今,熟讀兵書戰策,盡管都是不知所云,亦或紙上談兵
宇文邕的中軍布在一個小丘上,丘頂架起高高的帥臺。高居臺上,即可俯覽整個城外平原,方便指揮大軍攻城。
丘側亦矗立著數個高約二十多丈的哨塔,用以俯視金墉城頭及城內的概況。
丘下則密布著以騎兵為主,重裝備盔甲軍為副的禁衛中軍,牢牢拱衛御駕。中軍的后方尚有兩枝部隊,既可防御后路,又可作增援的兵員。
最前方的萬余前鋒軍由盾牌兵、箭手、刀斧手和工事兵組成,配備了檑木、云梯、樓車等攻城的必須器械。
上午攻城受挫,兵力和工具均損失不輕,各軍將領正在加緊調派人手,修補器械。
一切看似忙忙碌碌,卻又隱然有序,表現出周軍確實訓練有素,遠非任何烏合之眾可比。
左右側翼軍每軍五千人,清一式都是騎兵,專為防止前鋒軍步卒攻城時,城內騎兵突然出城襲擊。
太陽徐徐升上中天,普照大地,映得兵器爍爍生輝,更添殺伐的氣氛。
戰鼓敲響。
七十多輛專擋箭矢的鐵牌豎車,開始朝金墉城方向移動,每輛車后隱著十多名箭手,只要抵達適當距離,便可以從豎高達兩丈的大鐵板后往城頭發箭,掩護其它人的進攻。
盡管在石之軒眼里,這種攻城器械相當簡陋和落后,但在此時代的任何名將看來,這些看來全無美感只像一塊塊墓碑般的鐵牌車絕非鬧著玩的。
樓車開始推進,像一座座高塔般往城墻移去。
在樓車上的戰士,由于高度與墻頭相若,不但可以把整個城頭籠罩在箭矢的射程內,當拍貼城墻時,戰士還可直接跨上墻頭,攻入城內去。
“哞哞”
號角聲大起,綿延數理。
以百計的投石車在數百名工事兵的推動下,后發先至,越過了樓車,追在擋箭鐵牌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