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身橫掠碧湖,每每將落水面之時,石之軒便揮袖向下一拂,勁風壓得波瀾微起,而他則借著反作用力繼續飄升飛掠十數丈,宛似凌波飛仙。
再次與一個狹長島嶼擦肩而過,還來不及享受視線豁然開闊的美景,石之軒忽的眼神一凝,側方里許外,一葉輕舟在湖面上飛馳滑行,尾后竟全無一絲本該拖著長長的漣漪。
小舟無帆亦無槳,舟中之人僅是負手卓立,顧目四盼……
最讓石之軒驚異之處,乃在于自己與舟中那高手相距如此之近,自己的道心卻未生出一絲一毫的感應或警兆。
憑他的目力,留意一瞥之后,便即恍然,對方的功力和道行均已臻至渾合自然的境地,幾近于天人合一,確實可在里許之外瞞過他的感應。
而且,那舟中卓立者正是他久聞其名而緣嗇一見的當世道門奇人。
其面相介于中老年之間,峨冠博帶,留著五縷長須,面容古雅樸實,身穿寬厚錦袍,顯得他本比常人高挺的身軀更是偉岸如山,神儀氣度頗有出塵飄逸的隱士味兒。
寧道奇怎會在此?是巧遇,還是早有預謀的戲碼?
由不得石之軒不心生狐疑,畢竟他身上攜著對精修禪定者助益極大的和氏璧,正是寧道奇夢寐以求的寶貝。
兼且寧道奇給予他的最深刻印象,乃是其身在道門卻與佛門親親蜜蜜的勾搭,而佛門正是此次和氏璧的“失主”。
不過,石之軒轉念又想到,且不說自己早已改頭換面,就算了空和三大圣僧當面也未必認得出他這強盜。
就說自己近日來一直在千里崗山脈附近荒無人煙之地穿山越林,理該不會暴露行蹤,更不虞有人能夠提前布置,人為制造一次邂逅……
就在石之軒身形浮空,心思百轉的一瞬,另一邊的小舟上,寧道奇同樣為自己未曾提前感觸到石之軒的存在而心中驚疑不定。
遙遙望去,寧道奇更覺對方的身法姿態超凡出塵,每一個動作均有種渾然天成,瀟灑優美,教人不忍破壞的完美之感。
在湖面上空每一揮袖翩躚,每一飄忽起伏,其中無不隱含某種玄奧的法理在內。
就像平素所觀之清泉在石上流過,青山不礙白云飛翔的大自然動人景像,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御氣乘風,出沒自在。
隱隱間,寧道奇從對方身上捕捉到某些難以言喻而又頗為熟悉的痕跡,或者說是“道韻”!
毫不猶豫地,寧道奇向著石之軒遙遙朗聲招呼道:“相逢即是有緣,尊駕何吝于過來一會,同賞良辰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