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何覺悟靈神,以靈神真我駕馭靈神之下的四重識,也即以先天真我轄制后天性情和感官,仍需看各人的經驗、心性、智慧、際遇和修真法門。
唯有一點,靈神真我實則無我無欲,惟精惟微,靈覺天機,如天道般物極必反,無始終無窮盡,絕不會因后天性望而真正偏于極端,善與惡,熱與冷,有情與無情,其間自有微妙之極的動態平衡!
具體說來,寧道奇的謙虛自守是建立在他以超然的眼光永遠居于大勢之中,乘大勢滾滾向前,不攻而攻;畢玄對敵冷酷無情,但對整個大草原、整個突厥族卻是充滿無私大愛,道是無情卻有情;傅采林則剛好相反,明明對生命和民族專情至性,熱忱無比,但卻偏偏選擇了劍這種代表無情殺戮的器物為兵刃,可見其至情至性之中亦有一抹兒精粹至可怕的冷漠無情。
傅釆林仿若燃燒著靈焰的雙目一眨不眨的凝視著梵清慧,名傳天下的奕劍不知何時來到手中,長四尺五寸,闊兩寸,劍體泛著熒熒青光,握柄和護手滿布螺旋花紋,造型高雅古拙。
兩人都生出與大自然渾成一體的動人感覺,沒有生,沒有死,生命只是偶然發生于宇宙問的一截小片段。
梵清慧素手微動,清露古劍自鞘內拔出一寸,發出山泉叮咚般的劍吟清音,似若來自十八層地獄的魔咒,又若九天云外傳來的天籟,顯盡了天地微妙的變化,貫通了仙境魔界的秘密。
劍體泛起的蒙蒙清芒,確如晨露在朝陽的輝映下閃爍的動人靈彩。
“仙子請!”
傅采林微微一笑。
奕劍泛起青湛湛的異芒,畫過超乎人間美態,具乎天地至理的動人線條,似繞過無形的障礙,又貼著者障礙物往梵清慧擊至。
劍影朦朧,劍鋒化為一點青光,似若云霞繚繞里的不滅星光,流星般往她雙目間的位置奔來。此點星光有書勾魂攝魄的魔力,只要她道心稍有空隙破綻,必為其鎮壓魂魄,被其所乘,美至極點,可怕至極點。
她終于面對著天下無雙的奕劍之術,劍法至此,確臻達登峰造極的化境。
傅采林的奕劍術是感性的,其精微處在于他把全心全靈的感覺與劍結合,外在的感覺是虛,心靈的感覺是實。
如不明白傅釆林的境界,梵清慧根本在這里與他以劍對奕的資格!
而她之所以來此與之奕劍,正因為不僅明白傅采林的境界,還深知傅采林這種純靈感性的武道最是克制魔種,或是最為魔種所克。
分別只在于,誰的心靈力量更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