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之間的紛爭,素來如此,即便是在言語上,也不能輸了氣勢。
“誰說我吳國無好男兒”
一道男子的聲音從吳國樓船中傳了出來。
待眾人的目光被吸引過去,一個身材修長、模樣英俊的年輕男子飄然走了出來。
男子看向一眾人,恭敬有禮道:“在下楊恒,聽聞貴國長川縣有辦七夕文會,偶然經過此地,特來見識一番……非是我吳國無好男兒,只是他們不知曉此地文會罷了。”
有人道:“聽聞閣下是天地秀才”
楊恒微笑點頭道:“楊某不才,三年前得入天地秀才之境,而今文氣七尺有余……”
說罷,楊恒一揮袖,一身文氣散溢出來,氣達七尺,且帶有一抹淺青之色。
見此,不少人皆是露出驚訝之色。
張勃臉色有些凝重,七尺泛青文氣,這樣的文氣,比他的文氣更盛一籌,對方是真有才學之輩。
當然,文會比試可不是以文氣長短而論。
畢竟每個學子擅長的不同,有的學子文氣短,但或許文章寫得好,有的學子文氣長,或許是精于書畫。
若是僅以文氣而論,那還需要開辦什么文會。
這一次七夕文會,比試以作詩詞為主,然后是書畫樂數次之。
其實儒家一道,圣賢經典最為重要,詩詞都算是小道。
不過七夕文會,只是文人雅會,供學子們交流的集會,沒有辦得過于正式。
讓大家坐而論道,寫什么文章策論,弄得跟考試一般,屬實沒有那個必要。
李昭小聲嘀咕道:“有點扎手啊,此人定然有備而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張勃正色道,“我們這么多學子,難不成還比不過他們幾個人”張勃不禁看向不遠處的樓船,那是豐城縣主所在的樓船。
不過樓船隔著一段距離就停了下來,似乎沒有靠近的打算。
就在這時,有幾輛車馬從江邊大道駛來。
馬車停穩,有幾個上了些年紀的人下車,慢悠悠上了樓船。
張勃道:“是縣令,還有書院的先生。”
縣令幾人來到船上,眾人皆是行禮問候。
縣令點頭微笑,來到船邊,看向不遠處的樓船,恭敬道:“縣主駕臨,我等有失遠迎……”
縣令之前就得知豐城縣主到來,想要去拜訪,卻是沒能登上船。
雖然之前就有傳聞豐城縣主到來的事情,但見縣令如此姿態,眾人這才完全相信。
樓船之上,一個侍女露面,開口道:“縣主游覽洪江,得知今日此地有七夕文會,暫做停留。縣令且主持文會,若有表現優異的學子,縣主自然有賞賜!”
“好,好……”
縣令連忙應聲,然后帶著幾位先生上樓,主持七夕文會。
李昭壓低聲音道:“還以為能見一見這位縣主,居然連面都不露。”
張勃微笑道:“豐城縣主,地位尊貴,豈是尋常人能見到的,你若是今晚文會表現優異,或可得見一面。”
“嘿,你又在埋汰我!”李昭笑呵呵道,“我哪有那樣的本事,只能看在座的諸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