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元重等人來到一處空曠的庫房。
陸正只是念頭一動,便有糧食憑空涌現,只是幾個眨眼的時間,就把庫房堆得滿滿當當。
元重眼眸一亮,抓起面前的幾粒稻子一搓,然后含在嘴里細嚼,眉開眼笑道:“哎呀,還是今年的新米,這味道也不差,好好好!好啊,好啊!”
他確信眼前不是什么障眼法,是實實在在的糧食。
元重心中暢快,不禁道:“陸小友啊,算本王欠你一個人情,來人,帶小友去我的糧倉那邊……”
元重喊來府中管家,讓人帶陸正去放置糧食,糧食價格也按平時再多一半的價格算。
雖說現在外面的糧食價格比這還高,但元重覺著加上自己的人情也不算小。
而且人家陸正愿意拿糧出來,還在北域干那樣的事業,想來也不在意什么錢財的,他這里能省一些也省一些,以后還有不少錢的地方呢!
元重在心中打著算盤,又邀請公羊明三人回屋繼續喝茶。
回去客廳的路上,元重腳步輕快,感覺一塊石頭都落了地。
他心中還琢磨著,等之后要讓平城的某些鐵公雞加倍償還回來。
陸正行動也不磨嘰,很快放了足夠多的糧食和其它一些過冬的物資在懷陽王這里。
王府管家跟著陸正,在那里盤算了一番,然后拿著帳冊去請示元重。
元重看了錢款數額,心中頓時肉疼了一下,但還是很大方地讓人去拿錢。
誰的錢都能拖欠一下,但眼前這位年輕人可不一樣。
元重以往聽陸正的那些事跡,就明白陸正是個狠人,即便不去交好,也不能得罪了。
人家連楚國的正神都能不眨眼宰了,真要鬧出什么矛盾,給他這個王爺來一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當初他收了某些人物的好處,都沒有明里暗里去針對陸正,也是心思玲瓏,知曉有些人不宜交惡。
有的好處可以收,但事不一定做。
果不其然,有的人物已經沒了,有的人還混得風生水起,甚至在這會兒幫了他大忙。
元重捏著佛珠手串,暗道真是佛祖菩薩保佑,因果報應使然。
元重悠悠嘆道:“哎,平城那些大族、高僧們,若是能如陸小友這般慷慨仁義,我大魏也何該當興,奈何一個個……”
想及此,元重心中就是一沉,人家安國人都愿意拿出這么多糧食便宜賣給他,用來接濟受災百姓。
平城那些權貴大族、佛門高僧還無動於衷,眼睜睜看向大雪飄飛,百姓饑寒交迫……
當真是高下立判。
元重暗嘆魏國的儒道學子還是太少了,如今的佛門也很有整治的必要。
在王府又待了些時辰,與元重聊了會兒天,陸正幾人便告辭要走。
元重開口再三挽留,見實在挽留不住幾人,只能說等之后無遮大會之時再與幾人一聚。
這陣子平城有事,元重得晚些過去無遮大會觀禮,到時候還能給元燾助個威什么的。
他已經收到了一些消息,這一次的無遮大會,魏帝不會去觀摩,而是派元燾作為大魏皇族代表去露面。
當然,元重很明白這恐怕不僅是露面那么簡單。
大魏朝廷和佛門的一場博弈其實已經開始了。
而在司州這邊發生的一些事情,算是開局的小打小鬧。
元重眼眸閃爍光芒,端著熱乎的香茶抿了一口。
他可是幫人打了頭陣,連洛陽那邊一點反應都沒有,他就第一個出來站隊,還耗費錢財宣揚大乘佛教,怎么也得記一大功,以后可得多拿些好處。
忽地,元重感覺有點不對勁,陸正幾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好像不是專程過來拜訪他,而是專程過來送糧的一樣。
乍一想,元重又覺得沒什么可奇怪的,別人到處救世濟民,路過這里幫點忙也很正常嘛!
元重喃喃道:“哎,等過了冬,讓幾個子孫輩去北域那邊,跟著陸正他們歷練歷練,成天只知道享樂榮華算怎么回事……”
元重還是希望自己的后輩中能出幾個有出息的,畢竟他家大業大,得有能力的人繼承,不能讓人把家業全部給敗光了不是。
他算是看明白了,跟著那些和尚念經,是念不出什么真本事。
而且以后還可能要和一些僧人勢力起爭斗,更有必要把自家人護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