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燾的聲音不大,但通過高僧的法力傳至各處,讓附近的所有人都能聽見。
元燾不緊不慢道:“這些財寶將以諸佛菩薩之名換作錢糧,用來建造善堂,資助魏國地方的窮苦老弱……”
聽到元燾這么解釋,魏帝自然無法指責什么了。
現在將這么一座寶山展示給在場上百萬人觀看,其實也是在明確一個態度。
那就是連伽藍寺都被拆建成了這般模樣,規整其它佛門寺廟是勢在必行,這乃是諸佛菩薩的意愿,哪個佛門中人敢出面反對
連佛祖真意都居於簡樸的佛殿,哪個佛門僧人敢比佛祖的檔次還高,還要住在豪華輝煌的寺廟里修行
真有高僧想倚仗身份繼續享受奢華富貴,只怕會鬧得個萬人唾棄的地步,以至身敗名裂。
別說佛門宗派那些高僧始料未及,連魏國朝廷百官也沒想到伽藍寺的轉變這么大。
眾人得知寶山的來由,不少善信內心震動,一個個變得越發虔誠,感概這真是傳說的佛祖下凡了,普渡眾生來了。
魏帝看著寶山,眼神微微變幻。
他抬手合十一禮,悠悠道:“諸佛菩薩慈悲至善,我等當以為榜樣……”
魏帝轉頭側目,看向百官中的一位。
“戶部楊尚書,等之后回去你帶人擬定一份奏疏,取國庫之銀賑濟百姓,適當減免各地方的賦稅……”
“我等以后生活作風,當注重勤儉節約,莫要奢侈浪費……”
聽得魏帝的話語,一眾百官連忙應和。
還有人在那里開口文縐縐的吹捧佛祖和魏帝一番。
什么先圣與仁君齊出,大魏當興為天下之主云云。
有些話,連魏帝都聽得有點受不了。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華服的微胖中年人從人群中衝出來。
他神情激動道:“小人乃太原郡楊萬三,頗有家資,而今見諸佛菩薩捨棄金身渡眾生,小人愿出百萬兩銀,以濟世民。”
眾人聞言齊齊側目,看向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楊萬三。
有達官顯貴目露異色,他們可是知曉這個楊萬三。
這位可是號稱太原巨富的大富豪,想不到對方一下子捐獻出百萬兩銀子,聽著實在嚇人。
在他們的印象中,這個楊萬三可不是如此大方的人物,不然如何積累出海量的財物成為一方巨富
什么時候,這位太原巨富這么捨得錢財了,就因為諸佛菩薩
他們殊不知,就在前一天,元重帶著一隊將士和一些證據,去找到來無遮大會觀禮的楊萬三,很耐心地跟對方講了些道理,然后就有了現在這一幕……
在命和錢之間,這位太原巨富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別看楊萬三一副激動又慷慨的模樣,其實內心都快要滴血了。
元燾上前兩步,悠悠開口道:“為富而仁,可謂之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會將你貢獻記於功德簿上,之后立功德碑,刻汝之名於其上,當有善果福澤你的后人。”
楊萬三連連道謝,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他可不敢求有什么善果,只求按照先前答應的那般功罪相抵,能平安無事就是不幸中的萬幸。
而后,元燾目光看向附近的那些達官顯貴,眼神飽含深意。
有些腦子靈光的人迅速反應過來,為富而仁是善,若為富不仁呢
這位太子殿下,明顯是找由頭讓他們也出點血啊!
再然后,就見得元重笑呵呵拿來一本冊子,攤開送到一位高官眼前。
一些來自平城的大人物莫名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
元重提筆寫下高官的名字,然后又空了點白,再寫了“萬兩銀”三字,旋即把筆遞與高官。
那官兒見狀眼睛都瞪圓了,哪有這么讓人強行捐款的直接還萬兩銀起步,這種操作他屬實生平僅見了。
元重見對方發楞,輕聲道:“李大人快些吧,莫要誤了良辰。”
魏帝見得此幕,欲言又止。
不過他終究還是什么也沒說,轉目注視前方,自當什么也沒看見。
畢竟諸佛菩薩都捐了金身,讓你們這些人出點錢咋了
如今大庭廣眾之下,百萬人盯著呢,誰有臉拒絕嗎
於是乎,某位李大人抖著手寫了一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