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慢慢翻看著以前從未見過的書刊,一雙眼眸散發著異樣的光芒。
這書中的內容好似給他打開了一片新思想的大門,讓他的心神都震驚到無以復加。
同樣是讀圣賢書,他感覺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是錯誤的。
黃景如饑似渴地瀏覽書籍,汲取著其中的學問。
數日之后,黃景背著一個沉甸甸的包袱出門。
他已經將自己的形象重新打理了一番,從一個人近中年的農夫漢子,再次變回了年輕清秀的高大書生。
回首看著這處住了許久的簡陋茅屋,黃景眼中洋溢著滿滿的斗志,和對前途的激情,不再是過去那樣的頹廢不堪。
如今,他已經找到了能夠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他的人生將變得有意義。
“陸正……”
黃景輕聲低語,他不曾聽聞此人,但現在將這個名字深深記了下來。
黃景抖了抖肩頭的包袱,轉身邁著矯健輕快的步伐下山而去。
黃景心思轉動,縣里還有如他這般不得志的讀書人,或許可以給他們傳道解惑,然后聯合起來……
……
稷下學宮,位于齊國都城附近的一片靈秀青山之中。
傳聞孔圣曾在此地傳道立學,而后有王朝在此建造學府,以興儒學之道。
這座學宮傳承數千年,期間歷經過幾次興衰,卻一直都沒有斷過傳承。
在稷下學宮之中還有幾座圣山,其中有著幾位儒道圣人留于世間的文宮。
不過并沒有孔圣人的文宮,據說是因為孔圣立儒學之道,使自身文宮和儒家大道相合,將自身修行的儒道文氣散布于世間,以教化眾生……
如今稷下學宮之中最重要的那座文圣山,供奉著孔圣以及其他圣賢,其中的文宮則是后人所建來供奉儒道香火,有諸圣先賢之意存于廟中,但不是一般人能夠得見圣賢。
哪怕是歷代的學宮祭酒,也不會隨意去溝通圣賢意念。
當然偶爾有一些驚才絕艷的儒家弟子會通過重重考驗,能夠有幸進入那座文宮去祭拜圣賢們。
甚至還可能得到一兩位圣賢顯靈點撥一下。
如果得到那樣的待遇,以后在整個齊國都是前途光明的。
當初陸正跟公羊明了解稷下學宮的情況時,就知曉公羊大儒年輕時也曾去那里拜圣,不過沒有見得孔孟圣人,而是與另外的圣賢有過極短的交流。
而只是那么一番交流,就讓公羊明受益匪淺,一路修儒順遂,直至大儒之境,被齊國朝廷任用為稷下學宮的夫子,還封了個上大夫官職,享學宮和朝廷的兩份豐厚俸祿。
這樣的待遇,已經是無數人一生仰望而不可見。
然而到了如此,公羊明卻是放棄了學宮夫子的身份,去到了北域那種偏遠地區。
事情傳出去的時候,直接在整個齊國都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這樣的事實。
最后還是稷下學宮出面說明了一下,說公羊大儒只是暫時出去傳道授業,才勉強將風波平息了下去。
而因為這樣的事情,很多人都好奇關注到北域那邊,之后了解到陸正,以及剛剛興起的太平域。
要不是太平域那里離齊國實在有些遠,不然齊國的好些學子都想過去瞧一瞧,到底那些傳聞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