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回答,再加上匈奴在咸陽安插細作的事件,那怎么可能給匈奴進行減免?
匈奴使者連九州神石都沒有湊齊,今天便是他們跟趙凌面談的唯一機會。
不僅如此,他們還需得說服趙凌,讓他減免匈奴對大秦的供奉。
尉繚也是不再說話,就靜靜地站在一側,聽吳公高談闊論。
呼衍·阿提拉向趙凌行了一禮之后,就轉過頭繼續聽吳公授課。
匈奴使者們見到他行禮的動作,朝趙凌那個方向看了一眼。
一旁的盯著趙凌看了半天,緊張地拽了一下阿提拉的衣袖,低聲用匈奴語問道:“那是大秦的皇帝?”
阿提拉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好聽講,機會不多!”
也不敢再多問,他心里也有萬千疑惑,那人若是大秦的皇帝,現在還不上去行禮,然后好好與他求情,萬一他等會兒走了咋辦?
趙凌見阿拉提并沒有立即過來,忍不住笑道:“看來朕今日也該好好聽聽課了。”
尉繚附和道:“聽一聽,對陛下亦有益處。”
在阿拉提看來,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大秦皇帝真的不愿見他們,那今日便不會出現在尚學宮。
尚學宮的課,分明就是講給他們匈奴使者聽的,讓他們感受大秦的文化。
他不聽完,等會兒皇帝問他相關的問題,他如何回答?
他們來咸陽,是要完成談判,請大秦皇帝減免供奉,并且不再興起刀兵。
他看過報紙的《匈奴論》,以及如今皇帝既然在尚學宮,意思就很明顯了。
大秦皇帝要得可不是消滅他們匈奴,而是要同化他們!
既然要同化,那肯定是要給他們留一條活路的啊。
天辯臺上這位還在講,君主不可讓臣子窺測其意圖。
結果大秦的皇帝瘋狂泄題,就要讓別人看穿他的心思。
但這才是阿拉提覺得大秦皇帝最恐怖的地方。
不可讓臣子窺測其意圖,那不算什么,但讓臣子清楚地知道他的意圖,卻偏偏只得朝他設計的方向去做,這才是最可怕的。
阿拉提可以確定,他聽完天辯臺的課后,皇帝還在,相反的是,若現在過去,可能還真不好說服皇帝。
他已經看清了局勢,匈奴想要一條活路,大秦的皇帝也打算給他們這條活路。
但他們沒有湊齊九州神石,還安插了細作到咸陽,這是他們錯了,他們想要讓大秦皇帝給他們減免供奉,那就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同化!
或許這也是唯一的方法。
他只能提出這個,才能讓皇帝不計較在咸陽安插細作的事情……
可匈奴王庭那邊,他的首領冒頓可沒明給他這個權限啊!
阿拉提必須給大秦皇帝一個態度,但又要保證他們匈奴人的部分利益,這才能讓匈奴延續下去。
吳公的課講完,便輪到儒家叔孫通。
盡管吳公授課的時候還提出了《韓非子·五蠹》中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以此諷刺儒家的“復古”,強調變法順應時代。
叔孫通上來之后卻是沒有揪著吳公的任何一句話進行反駁,今日授課,并非辯論,他要在今日奠定儒家在大秦的地位。
等這一日,他等了太久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