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畝產十三石,紅薯畝產十六石?真的假的?”
嬴政是吃過土豆和紅薯的,這兩種作物極具飽腹感。
身為皇帝更是清楚如此高產的作物意味著什么。
而且土豆跟紅薯易儲藏和運輸,前線還會缺糧嗎?
如此高的產量,百姓還會受餓嗎?
這可不是一郡一縣的繁榮,而是惠及天下的大事。
嬴政看著墨知白帶來的《大秦日報》以后即將發布的內容,大為震驚。
按照墨知白所說,這些內容今后會穿插著其他的內容進行發布。
因為信息傳遞需要時間,更需要連夜打印,咸陽城的消息要晚上兩日發布。
墨知白在看到嬴政有些詫異,又有幾分疑惑的神情,不由笑道:“自然是真的,一月前農家便已經培育出種苗了,此等種苗只需百姓為朝廷耕種一月,便可獲得。”
嬴政想起了趙凌登基的第一個政令便是,接下來一年里,農民開墾的所有土地歸農民所有。
如今半年已快過去,許多農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土地。
他們或許缺少種子,但只要給朝廷耕種一個月,朝廷給他們提供住所,還提供一日兩餐的吃食。
提供住所,外加一日兩餐的吃食,這已經足以讓許多窮苦的百姓感恩戴德了。
做一個月便能得到種苗,他們還能種自己的地,這對之前動不動便修長城,修阿房宮的大秦百姓而言,可太輕松了。
“奔赴邊關修長城的民夫除刑徒,已經多達八十萬余眾?”嬴政盯著稿子上的內容,微微瞇起了眼睛,“趙凌可真是將咸陽的財富都聚于國庫了。”
嬴政在位的時候,同時修長城的刑徒、服徭役的民夫以及邊關的士兵,也高達百十萬人。
只是那時秦軍士兵負責長城的主體工程,他們沒有工錢,但享有軍糧、衣物這些基本供應。
秦律規定,成年男子每年需服1個月徭役,一生還要服2年兵役或勞役。
修長城屬于“戍邊”性質,征發的民夫無償勞動,僅能獲得基本口糧,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因饑餓、疾病或勞累而死。
至于那些罪犯和奴隸修長城則是完全無償,甚至還要戴上刑具勞作,死亡率更高得離譜。
趙凌打完匈奴之后,竟然廢除了徭役制度,給士兵增加了俸祿,修長城更是除了一日兩餐之外,每月還有五千錢的工錢。
這完全就是直接砸錢!
八十萬民夫,一月工錢便是四億錢,。
除此之外,趙凌還讓邊關十八歲以下,三十五歲以上的將士退役回鄉。
退役將士除軍功封賞,另從少府賜銀幣百枚作為獎賞。
上郡十八歲以及三十五歲以上的士兵多達十二萬。
若是以半兩錢計算,那可就是一百二十億半兩錢了。
如果趙凌不發行銀幣和金幣的情況下,這支付起來便是頭疼的事。
偏偏之前金銀這種貴金屬就屬于貴族專用,百姓想用還怕僭越,又屬于絕對的硬通貨,只要皇帝允許,那士兵和百姓都能接受。
一百二十億枚半兩錢,少府肯定是拿不出來的,但一萬二千兩黃金,趙凌還真有。
咸陽的貴族們這半年極盡奢華,見識了多少新鮮事物,之前孟西白三家幫著趙凌收割,如今馮家還在幫著忙收割呢。
至于未退役的將士,每年多百枚銀幣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