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藏龍,龐涓、孫臏、張儀、蘇秦,皆是鬼谷門人。
所謂陰謀,氣勢并不是邪惡的。
這個陰,并不是陰險的陰,而是陰陽的陰。
陰陽當中,陰只是事物的一類狀態而已。
安靜、收斂、沉默、防御這些特征皆可稱之為陰,與活躍、外放、張揚、進攻這些陽的屬性對立出現,不過是事物的客觀特征罷了。
陰與陽并無優劣上下之分,更無正邪之分。
《鬼谷子·謀篇》中也提及,圣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
謀略本就是“陰”的,不“陰”則不能稱為謀。
謀便是要利用客觀規律順勢而為。
要正確認識規律,便要放下成見,此為“謙”。
要看清當前局面,就要心境超然置身事外,此為“虛”。
要因勢利導,就要不強作妄為,,此為“靜”。
這些要求都屬于“陰”。
嬴政可從未小瞧鬼谷弟子,當年秦國丞相張儀以“連橫”策略助秦國瓦解六國聯盟。
更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各國。
張儀當年欺騙楚懷王的事比起今日之事可就更不要臉了,那屬于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欺詐事件,跟后世司馬懿洛水為誓是有得一拼的。
只不過最后大秦統一了天下,張儀落了個名留青史,若楚國一統天下,他怕是要遺臭萬年了。
張儀當年向楚懷王承諾:“秦愿獻商於(今陜西商洛至河南淅川一帶)之地六百里,條件是楚國與齊國斷交。”
商於之地是戰略要沖,楚國曾多次爭奪未果,誘惑極大。
楚國大臣陳軫勸諫:“張儀反復無常,必是騙局!”但楚懷王不聽。
楚懷王迫不及待與齊國絕交,并派使者隨張儀到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回秦后,他假裝墜車受傷,三個月不上朝,拖延交割。
楚懷王誤以為誠意不足,又派勇士到齊國辱罵齊王,徹底激怒齊國。
當楚使最終索要土地時,張儀更是直接翻臉:“我說的是獻我個人的封地六里,不是秦國六百里。”
楚懷王暴怒,但齊楚聯盟已破裂,楚國陷入孤立。
嬴政是不愿用陰謀嗎?
他愿意用,但明面上,皇帝是不應該用這些陰謀的。
若是傳出去,皇帝對付商人,還用這些手段,是對皇帝威嚴的一種打擊。
他問墨知白,墨知白心領神會地回答應該是尉繚,那是在為趙凌洗地呢。
正好王櫟就在這里,嬴政也想通過王櫟的嘴傳出去,這一招是尉繚用的,典型鬼谷的手段,你們可不能誤會了皇帝,皇帝以后也不會這么坑你們。
護犢子的心思昭然若揭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