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在農家學室拋下“水利防蝗”的驚世理念后,并未久留。
他今日親臨尚學宮,核心目標雖是為農家指明防蝗大道,但既已至此,自然也要看看其他學派的景象。
醫家學室相較于農家,此時便顯得空曠許多。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草清香。
趙凌信步而入,只見稀稀拉拉十幾名學子正在整理藥囊或研讀醫書。
詢問之下方知,如今咸陽城中由陽慶主持的“黔首堂”規模日盛,大量醫家學子被抽調過去,一面協助診治貧苦百姓,一面進行寶貴的臨床實踐學習。
趙凌對此舉深表贊許,特旨:凡去黔首堂輪值實踐的醫家學子,每日額外補貼一百半兩錢!
這不僅是物質激勵,更是對“醫者仁心、服務黎庶”精神的嘉獎。
與農家普遍免除學費不同,醫家及其他學派的學子,多為咸陽權貴子弟。
若對他們也免學費,反可能被視為輕視。
農家情況特殊,其弟子多來自寒微,免除高昂學費是雪中送炭,權貴子弟們對此亦無異議。
對他們而言,來尚學宮求學,學費只是微不足道的代價。
更吸引他們的,是這帝國最高學府提供的能近距離接觸皇帝陛下的寶貴機會,以及未來通過學業優異步入朝堂的康莊大道!
趙凌對醫術一道涉獵不深,此刻便不做深講。
他只是溫和地勉勵了在場的醫家學子,高度贊揚了他們投身黔首堂,救治貧病的仁心仁術:“爾等懸壺濟世,活人無數,此乃大功德!朕心甚慰!望諸位精研醫術,普惠萬民!”
得皇帝金口玉言的嘉許,這些年輕醫者們無不精神振奮,眼中閃爍著熱切的光芒,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在醫家學室逗留了片刻,趙凌又來到墨家學室門前。
室內傳來相里玥清越而富有條理的講解聲,她正在剖析某種復雜器械的聯動原理。
趙凌并未打擾,負手立于門外,靜靜聆聽,直至一個段落結束。
“陛下駕到!”內侍通報聲響起。
學室內頓時肅然。
相里玥與一眾墨家學子連忙放下手中工具與模型,恭敬行禮:“參見陛下!”
趙凌步入這間充滿金屬、木材與圖紙氣息的學室,空氣中仿佛都跳動著格物致知的因子。
他微微頷首示意眾人平身,目光掃過墻上懸掛的各種精巧機械圖紙和地上半成品的模型,最終落在了講臺旁那塊巨大的、擦拭干凈的木板上。
他徑直走上講臺,拿起一塊炭筆,沒有任何寒暄,開門見山,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開拓者氣魄:“諸位,如今大秦已有了紅衣大炮這等開山裂石之神器,全靠墨家制作!但利器在手,豈能僅用于破城摧堅?”
他話鋒一轉,石破天驚:“朕要爾等,以此等利器,為萬民向天祈雨!更準確地說,是將那天上之云,化作甘霖,打落人間!”
“轟!”
此言一出,滿室皆驚!
連一向冷靜自持的相里玥,美眸中也瞬間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撼!
用……用大炮把雨打下來?!
這簡直顛覆了他們對“天象”的固有認知!
“陛下……大炮如何能打下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