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逛下來,最終在這里消費了一百多塊加外二十多張工業券后,姜姒轉道去了文具柜臺。
前段時間,她再次收到了來自瓊州島的包裹,相比去年,今年包裹的份量明顯更沉了一些。
姜姒也是問過徐嫂子才知道,年初學校新換了幾個新老師。
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四師用她之前捐的那筆款項,設立了獎學金。
成績優異的孩子,還可以免除學雜費。
孩子們現在學習的勁頭可足了。
聽到這個消息,姜姒心里也挺高興。
今年同樣的,她還是采購了一批文具打算寄回去。
見她買的多,售貨員特意提醒了一句,柜臺有寄存業務,三天之內拿付款底聯來取貨都可以。
姜姒果斷選擇了寄存,要不然提著這么多東西,哪還有購物的欲望。
眼看著媽媽還沒等爸爸付完款,就興沖沖的往樓下沖。
兩個小家伙疑惑道:“媽媽不累的嗎?”
他們被爸爸抱著都覺得累。
這方面,霍廷洲還是比較有經驗的,這個對媳婦兒來說估計連個開胃小菜都算不上,畢竟以前她一逛就要逛一整天的。
他陪得多了,甚至都能猜到媳婦兒接下來要逛的是哪里。
果不其然,父子三人下樓后直接在針紡鞋帽柜臺那片黑壓壓的人群中,找到了姜姒。
這個時候,清單的作用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排到姜姒的時候,她直接從兜里拿出了清單。
“同志,麻煩你,照著這個單子拿。”
售貨員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女人,接過單子掃了一眼,“這些你……你都要?”
不是,誰家買東西這么買?進貨都不帶這么夸張的!
姜姒點點頭,“對啊,麻煩你了同志。”
這里面的東西也不光是她一個人的,還有一些是給幾個妯娌以及胡嫂子他們帶的。
臨走之前,幾個妯娌每人給她塞了兩百塊錢,讓她幫忙帶些東西回來。
別問,問就是京市都買不到!
滬市的繁華和物資供應,就連首都的人民來了也都只有羨慕的份。
要知道但凡是叫的出名字的牌子,十之八九都是滬市產的。
就連《數理化自學叢書》,這個也都是滬市出版社印發的。
全套一共十七冊,在七七年的高考中,堪比“救命教材”!
不過大運動初期,全國其他省份的庫存大部分被收繳和銷毀,目前滬市也就只有兩家書店能買到初版。
說起這個,姜姒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改天有空了,她還得去一趟新華書店,看看能不能買上幾套一并給孩子們寄過去。
見她十分肯定的說要,售貨員上下他們打量了一番。
能在這里上班的,雖然鼻孔看人是常態,不過眼力見還是有的。
這一家四口,穿著氣質都不俗,尤其是女同志身上穿得那件大衣,料子一看就是高檔貨。
而且這年頭,幫親戚朋友帶點東西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