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難得的一個大晴天,趁著霍廷洲去卓家還有少年宮接兩個孩子。
姜姒把換下來的床單被罩拿到院子里用溫水泡上后,便開開始洗洗涮涮。
平時家里厚實的棉服和毛衣這些都是霍廷洲去洗,留給她和孩子們的也就只有貼身穿得的一些衣物。
為了能讓兩個孩子有一些參與感,姜姒將他們昨天晚上換下來的襪子單獨放到了一邊。
這個就交由他們自己處理。
門崗的哨兵就是這個時候過來的。
“嫂子,門口中有位京市電視臺的同志,姓楊,是之前約好的。”
聽到京市電視臺的人過來,姜姒還有些意外。
之前建工部的人過來送邀請函的時候,的確和她提過一嘴。
表彰大會開始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宣傳活動或者采訪內容需要她配合一下。
這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所以姜姒知道后欣然同意了。
但她一直以為會是報社過來采訪,沒想到這次過來的竟然是電視的臺的人。
確認了有這么一回事之后,哨崗那邊很快放行。
不多時,哨兵領了一個三十多歲,打扮利的中年女人走了進來。
對方給姜姒看了一眼自己的工作證,然后笑著自我介紹。
“姜同志,我是京市電視臺《電視新聞》欄目的編導,楊立群。”
“楊編導您好,快請進。”姜姒招呼著她進了客廳,又給她倒了一杯熱茶。
寒暄了幾句,楊編導便笑著明了來意。
他們電視臺打算圍繞著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制作一檔專專題新聞,并計劃在表彰大會當晚,在京市電視臺的黃金時間同步播出。
這次過來,主要就是和想和姜姒對接一下時間,以及后面的拍攝內容安排。
姜姒聽完,點了點頭,“時間我這邊都可以配合,具體安排聽你們的就好。”
沒想到話音剛,楊編導緊接就問,“那你看今天下午可以嗎?”
“今天?”
許是姜姒臉上疑惑太過明顯,楊編導專門解釋了一下緣由。
原來,這會電視臺使用的攝像機都是35毫米的電影膠片攝像機。
制作完成后的新聞,本質上就是一段電影,時長為十分鐘。
膠片當天拍完之后要送回電視后,沖洗和剪輯這里需要兩天的時間。
接下來,配音演員要根據文字記者撰寫的解詞加以配音,必要的情況下還要添加背景音樂。
之后再將影片合成,交由相關部門審查。
最后一天,還要根據時長并入節目。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至少需要五到六天的時間,
而今天都已經二號,留給他們的時間滿打滿算就只有六天,所以時間上確實比較緊張。
話都到這個份上了,姜姒也沒什么可推拒的。
就在她準備開口應下之時,門外響起了動靜。
不一會兒,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霍廷洲一手一個,抱著歲歲和昭昭走了進來。
兄妹倆一個去了少年宮,一個去了卓家,這會正在趴在爸爸肩頭,互相分享著上午發生的趣事。
一抬眼,發現家里來了一個陌生的阿姨。
“回來了?”姜姒起身,言簡意賅的為雙方介紹,“這位是京市電視臺的楊編導。”
得知對方是電視臺的,霍廷洲朝著對方微微頷首。
兩個家伙也立馬從爸爸身上溜了下來,站直身子后乖乖打了聲招呼,“楊阿姨好!”
楊立群笑著夸獎了幾句。
等打完了招呼,兄妹倆扭頭看向了姜姒,“媽媽!你是不是要上電視了?”
前奶奶收藏了很多報紙,所以兩人很早之前就在報紙上看過媽媽,但上電視這還是頭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