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難聽,兩度勸諫都讓咱下不來臺,
而且還和胡黨不清不楚的,
但還是有過人才學的,有救國之能,
這種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的人,
咱得好好想一想,怎么安排他才是,
畢竟他出的主意,挽救了大明的危局。
想到崇禎危局被扭轉,朱元璋忍不住夸贊道,
“這不是挺好的嗎?”
“崇禎朝的危局得到緩解了,”
“看來下放皇權,另立朝廷是對的,”
“讓你回南京是對的,那邊靠近江南稅賦區,朝廷可以獲得穩定的財源,朝廷還有一整套班底,供你任用。”
“哪里有什么危急存亡?!”
“最多算有后遺癥。”
朱元璋通過之前和朱由檢的溝通,
已經知道朱棣在永樂朝把都城遷到了北京,
把南京定作備都,還留下一整套朝廷班底,以備危急之需,
對此,他沒有什么排斥的意見,反而還十分認可朱棣的遷都做法。
他在這個洪武二十四年這個階段,也想著遷都到北方,
因為他感覺到華夏南北對立嚴重,
南方發達穩定,北方民生凋敝,長此以往,大明必將分裂,
為此,
他還派了太子朱標去考察關洛地區,以作都城備選,
結果朱標出公差回來就重疾去世了,
以至于洪武朝就該辦好的北遷都城事宜被擱置。
朱慈烺苦笑著搖搖頭,開始說“轉折”,
“可一切好景不長,我大明表明上穩定了,實則暗流洶涌,”
“地方上自主權大大增加之后,”
“開始不聽朝廷的號令,”
“反而一個勁地要求朝廷多給權力,多給獎賞,”
“父皇自然不肯允許,”
“他們就退一步,尋求我南京朝廷的封賞,”
“兒臣又沒法完全掌控南京朝廷,江南勢力為了擴大地盤和利益,和他們勾結在一起,”
“暗地里以臣孫的名義,對外大加封賞,使北京朝廷威嚴盡失。”
“地方勢力最終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
“晉商勢力暗中與女真人勾結,主動帶著他們入關作外援,向南侵略,”
“李自成、張獻忠這種降將,自河南、湖廣向北搶奪地盤,”
“藩王們只顧自己的地盤穩定,不管朝廷和其他地方,”
“陜西、遼東等地也被軍閥把持,只想著自保,并伺機出兵撈好處,”
“穩定了短短一年不到,北方各地便陷入了混戰,”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這些勢力都掛著擁護我大明朝廷的旗號,相互攻伐。”
朱由檢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明的名頭是保住,但是里子全沒了,
“簡直混賬!這些地方勢力私心竟如此之重!”
“不對,你剛才說陜西、遼東,咱不是放了孫傳庭和洪承疇在那兒嗎?他們看著一直是忠心為咱,難道也反了?”
“父皇容稟,兩位督師沒反,他們在南京,”朱慈烺嘆息一聲,答道,“他們一直是忠于您的,而您卻是不放心他們。”
“在局勢初步見穩之后,您擔心他們權力過大,就連下了圣旨,令他們移交權力,去往南京輔佐兒臣,”
“他們接到您的旨意,沒有二話,即刻奉命交接了手中的大權,只身來了南京,”
“兒臣有他們幫襯,才能勉強與地方豪強形成均勢,以維持住江南地區的穩定。”
“只是您派去接任他們的那批官員,卻能力不足,直接被陜西、遼東當地勢力謀害了,朝廷再也無法管控住那些地區,”
“這也直接引發后來的北方混亂,”
“您心灰意冷之下,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