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有了重大決定,
都是牢牢地藏在心里,
找到合適的時機,再直接公布決定,
立儲這等大事也不例外。
朱元璋當下并沒有告訴朱允炆,自己準備立其為皇太孫的想法,
而只是又多留了朱允炆好一會,
親自教導其一些帝王學識,并鼓勵其要多多上進。
以至于,朱元璋擺駕去太廟又遲到了,
到了偏殿,
朱元璋發現只有朱慈烺還在。
“拜見太祖爺,太宗爺和父皇剛剛已經走了,”
“不過臣孫有好消息,自從聽了您的教誨,”
“臣孫充分相信底下的賢良,各種謠言不攻自破,洪、孫、史、馬等大人都是忠于朝廷的,目前前線的局勢已經穩定,女真人開始退卻,南京城內的人心也已穩定,”
“多虧有了您老人家賜計,社稷之危緩矣。”
說完,朱慈烺還激動地跪地一禮。
“甚好!”朱元璋也面露欣喜,輕呼出了一口氣說道,
主要還是那林豪的功勞,
是他的話啟發了咱,
想大明基業長青,就是得多用賢才,
林豪這種“缺才”,咱得盡量容忍了他的缺點,
奈何他的缺點太突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老說一些話,扎咱的心窩子,
不知道咱能忍多久。
想到這里,朱元璋眼眸一閃,看向朱慈烺說道,
“小孫兒,咱大明歷朝歷代的官員檔案都在的吧?”
“你幫咱查一個人,他叫林豪,是洪武二十五年上任的禮科給事中,”
“咱要知道他之后怎么樣了。”
大明翰林院的史官們,會整理保存好朝廷的各種人事檔案,作為重要史料傳之于后世。
聽到查人,朱慈烺心生警惕,
他生怕太祖爺叫他查靖難相關之事,從而得罪了太宗爺,
這是老祖宗父子之間的事,他是碰都不敢去碰,
但聽說是查一個普通的七品官,
他頓時松了一口氣,
“是!臣孫回去就去查翰林院的國史舊檔,”
“明日稟報于您。”
······
洪武時空,
翌日,
早朝的隊伍中,
楊彥擠到林豪的身邊,苦口婆心地說道,“林大人,你身陷囹圄,九死一生,現在難得脫身,還幸運地官復原職。真是可喜可賀。”
“今日朝會有很多禮部的事務要奏報,”
“你也是禮部的一員,不能壞禮部的事,屆時只管好好站隊里,不管發生什么,務必不要多說話,”
“這是上峰親口指示的,”
“記住了嗎?”
言外之意是今天禮部很多事要奏報,你可不要壞我們自己人的事。
“多謝上峰和您的提醒,下官自然不會挑禮部的事勸諫,但是其他衙門的事,如果陛下哪里說得不對,下官還是照樣勸諫不誤。”林豪強打起精神,回答道。
在詔獄里混吃等死多時,
他一時有些無法適應這種抹黑早起的辦差生涯,
這破差,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還是抓緊求死,回去享福才是。
楊彥還要再勸幾句,“林大人,你別。。。”
可他們已經走到奉天殿門口,按規矩要噤聲,楊彥也就沒了再勸導的機會。
片刻之后,
朱元璋入殿登座,群臣行大禮,早朝正式開始,
林豪也是瞬間來了精神,在隊列中靜待其他衙門“合適”的議題,進行勸諫。
只不過今日的早朝,的確如楊彥所說很多都是禮部的事,
本著團結同僚的原則,林豪遵守對楊彥的承諾,沒有拿禮部的事找老朱的茬。
禮部尚書任亨泰有色目人的血統,頭發呈深棕色,
他站在大殿中央高聲奏報著各事項,
“...禮部擬定黔寧王沐英,謚號為‘昭靖’,陵址選在江寧的觀音山之原...”
謚號是朝廷給逝去的帝王、諸侯、重要文武官員等一個稱號,主要是根據他們在世的表現進行評定。除了華夏歷史上的個別帝王和奸佞,大部分人的謚號都是褒揚的,用于表彰他們的生平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