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證無懈可擊,你竟還有臉說冤屈?!”
“你這廝是什么意思?”
“臣就是字面的意思,有些話說出來,就像揭開遮羞布,只會令陛下難堪,”林豪生怕自己又說出一些“名句”,壞了自己赴死的節奏,
“多說無益,陛下要殺便快點殺吧!”
朱元璋猛然站起身,厲喝道,
“放肆!什么揭開‘遮羞布’,‘難堪’的,”
“你今天給咱把話說清楚。”
林豪眼底閃過一絲狡黠,
果然還是直接抨擊老朱的個人過失,最能挑起老朱的怒氣,
讓他怒極殺人,死起來更干脆利落,
“那臣就直說了,”
“陛下以胡黨謀逆之罪,殺靖寧侯,根本就是在炮制冤獄,”
“這幫淮西出身的武勛,哪個沒和胡惟庸有過交往?”
“可胡惟庸都死了有十幾年了,”
“朝廷還在借著胡黨的罪名,處置武勛,”
“只要貼上一個胡黨標簽,下場就是死,”
“說白了,不就是陛下你,疑心誰有問題,你就讓錦衣衛拿胡黨說事,去處置誰?!”
“大膽林豪!趕快閉。。。閉嘴。”聽到有人點錦衣衛,蔣瓛下意識地開口駁斥,
但他已經嚇得聲音發顫,話說了一半,便不敢繼續發聲了,
這時候減少存在感,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殿內的文武官員只覺得身體透涼,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這林豪哪里是在揭遮羞布啊?
分明是在刨陛下的根。
林豪沒有理會蔣瓛的干擾,迎著朱元璋滔天怒意,繼續說道,
“歸根到底,是陛下覺得武勛們的存在,威脅到了您。”
“就拿前兩年韓國公李善長的案子來說,”
“不就是您覺得李韓公老而彌堅,越看越像司馬懿么,決定先下手為強,直接處置了他全家七十多口人。”
“連帶著還有幾名侯爵也一起被殺,”
“真可惜了,那幫跟你打天下的武勛,”
“他們在元末亂世中得以幸存,為締造大明立下汗馬功勞,卻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何其諷刺也!”
朱元璋氣得走下御臺,指著林豪厲聲咆哮道,“豎子狂悖!竟敢胡說八道!!!”
殿內所有的大臣,立時嚇得跪伏在地,不敢吭氣。
而林豪卻是站立如松,目光灼熱地盯著朱元璋,繼續“輸出”,
“陛下有沒有算過,跟著你出生入死的開國公侯伯還剩多少?”
“他們中的一大半,都已被您誅殺,還株連了許許多多有能力的大臣,”
“而這一切您卻渾然不覺,”
“不,應該是毫不在乎才是。”
“在您心里,想做官的人多的是,殺一批隨時再招募一批頂上。”
“可人才培養需要時間,”
“您殺得那么快,那么狠,勢必造成朝廷人才斷檔,以至于無人才可用,”
“而且您誅殺武勛能臣的行徑,朝野官員都看眼里,屆時人人自危,有才者藏才,誰還敢冒頭?誰還會為天家賣命?!”
“國家有危難,誰還敢頂上去?”
“佛法有云: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您的涼薄寡恩種下的惡業,來日必將報應在您的子孫后嗣身上,”
“甚至還要用大明國運來償!”
林豪說這番話的依據,主要還是來自于未來幾年,
因為朱元璋誅殺功臣,導致洪武朝后期和建文朝人才凋零,
這在一定程度上,
算是助力了朱棣的靖難之役的成功,
而四年的靖難之役,戰火涂炭,使得大明元氣大傷,給華夏的大發展踩了一記“剎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