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話沒說完,
只聽下方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傳來,
“父皇,其實兒臣也不敢擔此大任。”朱元璋的嫡幼子周王朱橚,挺著肥大的圓肚搶先出列推辭道,
他想著幾位哥哥都問過了,怎么也該問到自己了。
朱元璋白了一眼這個不讓他省心的兒子,沒好氣地說道,“咱知道你擔不得這個大任,你別打岔,趕緊退下。”
這混球,盡壞咱的“節奏”,
他少惹事,咱就謝天謝地了。
朱橚紅著臉,訕訕地退回了隊列里。
林豪在隊列里,暗暗地翻了一記白眼,
老朱讓秦晉燕三位實力強藩表態出局,是為了抬舉朱允炆,
這周王真是缺心眼,
他雖然也是嫡子,但能力和勢力根本不夠格,
他除了給老朱搗亂,啥都不行,
當年還因為不守規矩,私會岳父宋國公馮勝,被老朱判處流放,回來了也不安生。
現在諸嫡王都算表態了,庶出藩王也沒資格表態,
那應該正式推出朱允炆,
馬上就要輪到我出馬了!
只聽,朱元璋故作為難地說道,
“幾個兒子都不愿做儲君,這立儲太令咱犯難了。。。”
“陛下,老臣有奏,”文臣隊列里的劉三吾,見“火候”已足,當機立斷出列奏稟道,“其實陛下不必憂煩,”
“太子薨逝,可還有皇孫在,”
“皇孫世嫡承統,禮也。”
“當立太子嫡長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嘴角微揚,心中很是滿意,但嘴上卻故作淡然地說,“哦?立允炆啊?”
“在標兒一脈中選儲君,倒是符合禮法。”
“允炆,你的王叔們不當儲君,那你由來當,你意如何?”
朱允炆深吸一口氣,出列拜道,
“皇爺爺容稟,孫兒惶恐,從未有過此等想法,”
“儲位,皇爺爺還是另選賢良。”
他雖然心里急切地想應下來,
但立儲大事,辭讓是必須的。
朱元璋在心里給孫子一個大大的贊許,嘴上依舊故作為難地說道,
“連允炆都推拒了,這儲君人選真的好難定啊,”
“這可如何是好啊?!”
話音剛落,文官們知道該輪到他們集體出動了。
劉三吾再拜道,“皇孫謙虛了,子歿孫承,適統禮也。”
“再者,太子殿下在生前,對諸位王爺多有關照,”
“身為肝膽相照的兄弟,他們也樂于看到皇孫您這侄兒,繼儲君位。”
秦、晉、燕、周四王:
這老腐儒,真是會把人架得下不來臺,
還要拿著大哥的名頭,
讓孤等兄弟,再給朱允炆當一遍墊腳石。
四王遂齊齊出列,拜道,
“啟奏父皇,劉大人說的有理,”
“允炆做儲君最是合適,兒臣等喜聞樂見。”
話音剛落,
齊泰出列拜道,
“臣附議,皇孫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系心。”
黃子澄也站出來拜道,
“大宗嫡脈,繼承儲位,合情合理,請陛下立二殿下為皇太孫。”
緊接著,
一眾六部文官紛紛出列,奏稟附議,大殿內“臣附議”的聲浪一波接一波。
朱元璋微微頷首,又把目光投向武將地隊列,
曹國公李景隆見狀,
趕緊出列拜道,“臣曹國公李景隆附議,奏請陛下立二殿下為皇太孫。”
見李景隆帶頭,
立刻有幾名武勛也跟著出列表態支持。
朱允炆感受到叔王們和百官的“擁護”,低頭垂目,心情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