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國殤之際,”
“唯有以死贖罪。”
“望我兒珍重。”
“父楊彥絕筆!”
朱元璋認真地讀完楊彥的遺書,雙手微微顫抖著,
他看向朱由檢父子,問道,
“這楊彥后來?”
朱由檢拱手答道,“根據檔案記錄,他在建文朝覆亡的第二天,自縊在東陵,踐行了他的遺言。”
朱元璋輕輕點頭,目光再度審視起楊彥遺書內容,面色愈發深沉,
這楊彥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啊,
他把對標兒的提攜恩情,盡心報答在允炆身上,
還為此殉節。
從這封遺書上看,
允炆的確是做了很多錯誤決策,
在這字里行間,咱感覺得出來,
從咱洪武朝開始,就有很多機會去改變這一切,
可咱和允炆,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
是人禍,導致了允炆丟了社稷!
“盡除武勛、文強武弱、藩地做大”,老四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林豪這混球是對的。
咱為了給允炆鋪路,處置藍玉他們,
實際上是害了允炆,
難怪那日,老四在這兒說感謝咱賜死了藍玉等一眾武勛們,
何其諷刺也!
可藍玉他們,允炆根本控制不住啊,不處置能行嗎?
這里提到,
林大人之計?
朱元璋眉頭一抖,趕忙拿起手札,認真地看完了后半部分內容,
“把藍玉放了,或者囚禁、流放、或者看守皇陵,怎么都行?他肯么?”
“皇孫非要把自己后路給斷了?!”
“你不是陛下,無法改變和控制時局。。。。”
回看著這幾行字,朱元璋臉色陰晴變幻,
好你個林豪,
這些法子咱之前決計是不肯的!
可為了大明,
為了給允炆后路,
咱好像沒有更好的法子了,
他說的這些餿主意,也就守陵,勉強符合咱扶持允炆的“兩全其美”計議。
藍玉,
咱就先留你一條性命!
朱元璋已有決定之后,
他轉頭看向朱由檢父子,
“這楊氏的文卷所寫情況,咱已經了解,”
“爾等做得很好,以后這種民間的信息都可以找來稟報咱,”
“還有其他的關于林豪的記錄嗎?”
朱由檢拜道,“我崇禎朝的云南有留下記錄,林豪因坐藍玉案判流放景東衛所服役,后不詳。”
“這和楊彥遺書記錄一致。”
“甚好!對得上,兩邊的記錄不會有誤。”朱元璋點點頭,
流放林豪,倒是符合咱常規操作,
但現在他的言語,又對咱有啟發,
可不能委屈了他。
“沒其他的事,咱就先擺駕回宮。”
說完,朱元璋頭也不回地離開偏殿,
只留下面面相覷的朱由檢父子。
“父皇,兒臣怎么覺得給太祖爺,看這些建文朝相關的文卷,會有不妥呢?”朱慈烺愣愣地問道,
朱由檢擺手說道,“朕是想著,能讓太祖爺看到建文君的無能,給太宗爺和咱這一脈長長臉,”
“看樣子,剛剛太祖爺明顯有所意動。”
“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
詔獄,
獄卒打開牢房的門,大聲說道,
“林大人,快起來,”
“該走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