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確定當下自己腦中關于林豪的記憶,
源于父皇在改變過去,
他凝眉沉聲說道,
“林。。。林夫子?是誰?是林豪?是那個此獠悖逆?!”
“他提出了素質教育,還有經世致用、不死讀書的理念,被父皇采納推行了,”
“朕好像當年很是欣賞他的才能,還在朝堂上幫他說過話?!”
“父皇,您不是都記得嗎?怎么剛才還一驚一乍的?”朱高煦瞇著眼睛說道,
老爺子不會又故意裝失憶,
要跟孤和大哥耍什么套路吧?!
朱棣呵斥道,“放肆!什么一驚一乍的,朕日理萬機,只是有些記不清往事的細節了,”
“剛才說朕惋惜那林豪,還無法為平反?”
“他怎么了?”
朱高煦皺眉垂眸,臉露哀戚說道,
“林夫子在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就莫名亡故于詔獄了,”
“他因為教育改革的事,被皇爺爺親旨打入詔獄,聽候發落,”
“因為是戴罪之身走的,所以您無法為他平反。”
“唉!”
朱棣虎軀威震,再度陷入錯愕,“死。。。死了?”
“戴罪之身,朕為啥就不能給他平反?!”
朱高煦臉色一沉,憤憤地說道,“這不得問您自己?您為了彰顯正統即位,要全盤認下皇爺爺的一切決定。”
“兒臣屢次求您給林夫子平反,您就是搪塞不允。。。”
看著一向桀驁不順的二兒子,滿臉悲憤的樣子,朱棣思緒再度清晰起來,
高煦和三哥家的濟熿、老五家的有爋,是林豪奉命帶教的,
他們接觸學習的時間雖短,卻是林豪最忠實的學生和“信眾”,
他們仨還屢屢求朕給林豪平反,
可林豪有罪,畢竟是父皇定下的。
靖難成功之后,為了否定建文的法統,塑造我永樂朝的正統性,
朕處置了許多死硬的文官、儒生,
推翻建文的所有政策,
恢復洪武朝的制度,
父皇的一切決議,朕自然不好公開去改,
所以只能委屈林豪了。
朱棣思緒流轉,沒有說話,
朱高熾見狀,拍搭著二弟的肩膀,寬慰道,
“高煦,你冷靜點,不要一提到林夫子,亂犯脾氣,”
“你知道的,父皇不給林夫子平反也是有現實的考量的。。。”
朱高煦側了側身,甩掉朱高熾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考量考量?就你會考量,”
“林夫子當年可是最器重你,而你卻是最沒良心的。”
朱高熾也臉露慍怒,“什么叫我沒良心,”
“當初建文上位就廢除了夫子的‘素質教育’,恢復八股取士,”
“在靖難成功后,是你哥我第一時間求請父皇,借皇爺爺的名義,恢復林夫子的教育理念,”
“大力推廣‘經世致用’的教義。”
朱棣聞言,腦海中再度浮現出一些記憶,
老大說的沒錯,
雖然林豪人沒了,但父皇推行了他的“素質教育”,這屬于洪武的制度,
朕順勢恢復所有他的理念,合情合理。
卻聽,
朱高煦冷笑一聲道,
“你又想說什么大局考慮,委屈一下林夫子,”
“父皇和你,要用他提出的理念,給我永樂朝的合法性貼金,卻不給他平反,還要抹藏他的檔案”
“用人家的,又埋汰人家,這‘留法去人’實在太損了。”
一提到“合法性”,朱棣被戳中軟肋,眼眸瞬間一寒,
抹藏與原東宮有牽扯的官員信息,
也是朕穩定永樂朝局的非常手段之一,
林豪畢竟是大哥提拔的,
被歸入原東宮舊人處置,也屬無奈。
可朱高煦情緒激動,沒有注意到父皇神色變化,
“要兒臣說,就應該給林夫子平反,考量這么多干嘛?”
“咱永樂朝,是打下來的。。。”
朱棣厲聲呵斥道,“放肆!你再胡說!”
朱高煦梗著脖子頂嘴道,“父皇,您就認清現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