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稍片刻,
林豪就檢查完畢奏疏的內容,
確認沒有錯誤之后,
將之放到一邊,晾干墨跡。
林豪靠在椅背上,看著奏疏上的“宗室供奉拖垮大明”、“皇明祖訓誤國當廢”等字樣,腦海中想象著朱元璋看到奏疏時破防的樣子。
我想要求死成功,
還是得往老朱心中最在意的地方去扎。
而老朱這人最在意的除了這江山,就是他的家人。
雖然他看上去對兒子們嚴格要求,
但他骨子里的老農思想,加上他童年的孤苦,決定了他對兒子們是以溺愛為主的。
因為雙標,
大臣們犯錯,他雷霆出手,毫不手軟,
兒子們犯錯,他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比如,當年他的第十子魯王朱檀,為了煉丹濫殺無辜,東窗事發,
他直接下令以同謀之罪,凌遲了魯王妃湯氏,
而對魯王只是處以“髡刑”,就是將魯王的頭發、胡子、眉毛都剃光,
這種刑罰,在老朱看來是最大的人格侮辱,
是比死還難受的酷刑,
但實際上,這根本不會有什么實質傷害。
那魯王后來經過老朱的教育,
繼續被放回了藩地,還娶了一房新王妃,照樣過著日子,
直到最后,還是服食丹藥而亡。
老朱對兒子和外人的雙標,不止是在刑罰上,
還體現在待遇上。
為了讓自己的兒孫們,過上“好日子”,
老朱制定了完整的宗室制度,
按照他的設定,大明宗室被分為八等,
依次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大明皇帝除了嫡長子為太子,
其余的兒子,均封為宗室第一等的親王,
親王的嫡長子封為世子,長孫封為世子孫,可世襲為親王,
親王其余的子嗣,降封為第二等的郡王,
郡王的子嗣們也按嫡長襲爵,其余子嗣降等世襲的標準,
依次封爵直到奉國中尉,便不再遞降,
即老朱的血脈子孫再不濟,也能有一個奉國中尉的爵位。
而這八個等級的宗室爵位,對應是開銷巨大的歲俸,
根據制度設定,
僅算俸米一項,親王的歲俸就有一萬石糧,郡王則是兩千石糧,鎮國將軍一千石糧,鎮國將軍以下爵位歲俸依次遞減兩百石糧,
除了俸米,每一位藩王,還有寶鈔,布匹綢緞,鹽,茶等等補給,
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大量的封地,
這些田產屬藩王們的私人財產,
它們的產出無需向朝廷交稅。
這一整套宗室供俸制度,
已然使老朱的子嗣們,成為在貼大明帝國身上的“吸血蟲”。
不過,
老朱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當下他的子嗣,才繁衍到第三代,只有不到百人的規模。
他將這套宗室供俸制度,
寫進了他自己編撰的《皇明祖訓》,成為這部“一字不可改易”訓戒的核心內容之一。
而我現在就是要通過這份奏疏告訴老朱,
過了兩百多年,
歷經十幾代人,
老朱的子孫總人數,將會達到十幾萬人,
那時候,
大明宗室已從“吸血蟲”進化成“吸血鬼”,
并吸干大明帝國最后一滴血。
老朱知道這血淋淋的真相,
勢必徹底狂暴,
畢竟,按他的那一套,是無法解決永葆大明江山和家人富貴問題的,
然后,在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
就先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也就是我。
只要這份奏疏遞到老朱面前,
特別是,我是還借用了三位皇孫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