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一派胡言!”
方孝孺極度厭惡林豪,率先發聲駁斥他的方案,
“不做限制,鼓勵百姓出海貿易?”
“做什么海上馬車夫?”
“虧你林豪講得出來?”
“人人都跑出海,從事商貿,地都沒人種地了?我們吃什么?”
“重農抑商,乃社稷穩定的根本,你這方案本末倒置,根本就是求亡之道!”
話音剛落,文官們不分陣營親疏,立時統一了立場,
開始紛紛表態附議方孝孺的話,
“方大人說的有理,林總辦這等人人參與海貿的重商方案,只會斷了百姓的活路,”
“商人重利輕大義,過分從商只會令民心思變,”
“商人本就不產出東西,全憑騰挪貨物,從中賺取差值;商貿這種務虛的行當,根本就不該被提倡。”
“田賦乃是朝廷收入的大頭,若是百姓們不種地,都跑去貿易營商,土地沒人種,收不上田賦,朝廷財源可就斷了,”
“。。。”
朱元璋高坐御座之上,眼眸微瞇,注視著林豪,
百官還是清醒的,他們現在分明是“同氣連枝”了。
只怪這混球的方案,實在是太過激進,
按他的來辦,咱大明的海貿是能搞起來,
但是社稷根基的農業,就毀了,
咱可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混球這回終于出了大紕漏,
就讓官員們一起訓斥他一番,先殺一殺他的倨傲。
待一眾文官駁斥林豪的話,說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便輕咳一聲,開口說道,
“林豪,諸卿的至理見解,你都聽到了吧?”
“重農抑商是老祖宗留下的穩定社稷之策,千百年來華夏歷朝歷代莫不是如此。”
“當初咱搞海禁,不僅是抵御倭寇,也是想著能有效遏止了沿海商貿業對農業的影響,穩定了沿海地區百姓的民心,讓他們安心地墾荒種地,有一條穩定的活路。”
“而咱當下解海禁只是想著能收取商稅,給朝廷的財源做補充,以圖后續革新發展,”
“李景隆的方案,應是最合適的,”
“由大戶特許經營,還是能防止百姓,特別是那些沿海地區的百姓們因商棄農,斷了生計。”
“你行事作風過于激進,沒有看到深層的東西,”
“還是退朝之后,回去好好悟一悟吧。”
朱元璋有意保著林豪,
想著自己說出心中的盤算,
林豪知道之后,能立刻拜謝服個軟,然后就此揭過方案的事。
可林豪卻是毫不理會朱元璋這“輕舉輕放”的意圖,
本以為又要懟大一圈朝臣,跟他們辯論只重農不重商的弊端,才能找機會把“火”點到老朱頭上,
想不到老朱主動開口“送”上來了,
真是天助我也!
“回陛下的話,聽完您和諸公的話,臣不用回去,就已經徹底悟了,”
“陛下和諸公能說出這些想法,哪里是目光短淺,”
“分明就是眼盲!”
朱元璋聞言,瞬間怒火再燒,
這混賬東西,
咱有意偏幫他,
他叕不領情。
林豪直視著皇帝的怒眼,繼續“輸出”道,
“您說您搞海禁是為了沿海百姓好?最是可笑!”
“因為您的海禁,實際上根本沒有真正禁止到位,”
“沿海百姓千百年來,是依靠海洋生活的,”
“他們明著沒有違犯禁令,但私下出海貿易的不在少數,”
“因為是走私行為,反而不用交稅,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這些見不得光的錢銀收益,都流入了那些沿海地方勢力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