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孫朝的文官們勢力太強大了,臣孫處處受到掣肘,”
“這皇帝當得太無奈,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像剛才見到太祖爺,臣孫的第一反應都是文官勢力在設局,”
“臣孫太累了。”
朱元璋聞言,更是氣結,“糊涂啊!”
“咱都不知道說你啥好了,”
“你分明是斗不過底下人,然后又想不開,在那兒自己跟自己較勁。”
朱載垕皺著眉頭,止不住地搖著頭,
太祖爺是馬背上創業的皇帝,實力超群,威勢碾壓眾生,
哪里懂我們這些后世在朝堂斗爭中,才得以上位之人的苦,
朕是在父皇的眼皮底下,苦熬了十多年,
而成化爺,也是和萬貴妃相依為命十多年,兩度當太子,才最終出頭,
能懂成化皇帝的,也只有朕了!
“成化爺,您是因為心結太重影響了壽歲,”
“您剛才說過有心緒疏導科太醫,”
“應該多聽他們的。”
朱見深嘆息一聲,“說起這心緒疏導科,朕。。。咱都開始懷疑咱是否病入膏肓了,”
“在咱的記憶中,太醫院根本就沒這分科,”
“結果一覺醒來就有了,還跟咱診療,效果倒是挺好的,”
“但咱就是覺得怪異,”
“而且咱腦海里,老是有一些相矛盾的新舊記憶交織著。”
朱元璋沒好氣地說道,“這應該是咱改變歷史的結果。”
“什么?改變歷史?”朱見深聞言一愣,轉頭看向朱載垕眼神中帶著求證的意味。
朱載垕拱手說道,“稟太爺爺,臣孫等在這偏殿里,向太祖請教了許多解救朝局危難的辦法,”
“而太祖爺知道了我后世朝廷的危機,就提前在洪武朝任用大才,進行各種革新,提前匡扶我大明社稷,”
“您的新記憶都是太祖爺革新改變歷史之后的結果,”
“在我等各自的朝廷中,也只有我等大明皇帝有舊的記憶,”
“像這個心緒疏導科是新出現的,就是太祖爺在洪武朝改變歷史的好成果。”
朱見深目瞪口呆,癱跪在地上,伸手輕輕揉了揉腦袋兩側,
“原來如此!”
“不是咱病入膏肓,引發心緒錯亂。”
“那很多的事,都解釋得通了,”
“難怪像咱底下心腹內侍們,老是說他們的厲害招數,都來自洪武朝的高人。。。”
朱元璋沒有理會正在因“大徹大悟”而喃喃自語的朱見深,
他的注意點在“新出現的心緒疏導科”上,
“朱載垕,你剛才說到心緒疏導科,這是咱剛允準的,”
“這分科,你隆慶朝也有?”
朱載垕笑著拱手說道,“回太祖爺,是的!”
“根據我隆慶朝的記錄,這項分科設立,起始于洪武二十六年,”
“由太醫院院使戴思恭奏請設立,”
“沒有提到林豪,”
“不過,太醫院的官方舊檔《太醫院大事記》里,簡單提到過一句,‘戴思恭受禮科都給事中林豪啟發而設立心緒疏導科’,”
“所以,這一塊,林豪是有功勞的。”
說著,朱載垕將袖中的稿紙呈到了朱元璋手里。
朱由檢、朱慈烺父子也立刻說道,“臣孫的朝廷也有心緒疏導科,”
“這項分科沒有因故被禁止過,”
“臣孫崇禎朝退休翰林編纂的《大明醫學史》,提到是林豪啟發了戴思恭設立心緒疏導科,助力大明醫學發展。”
“臣孫義興朝的醫界文獻《瘋癲病早期防治札記》,記載過洪武朝的林豪獻身入局,主動給戴思恭做病例,為瘋癲病的預防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們二人也奉上了各自的稿紙記錄。
朱元璋看完幾份稿紙上的文字內容,輕撫著胡須,“這說明心緒疏導科設立,至少持續了兩百多載,而且救了很多病患,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只是,林豪立的功勞,又被抹殺了,”
“咱都覺得愧對他了,”
“可還有他的新記錄?”
朱載垕三人互視一眼,紛紛搖頭,表示沒有。
卻聽,
朱見深開口說道,“太祖爺,咱這兒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