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太宗爺表態沒有應對立國武勛們存活的后招,
卻依舊一臉淡定,
朱由校忍不住說道,“太宗爺,臣孫等皆知道您神勇無畏,”
“以八百護衛起兵,靖難奪鼎天下,”
“可說實話,建文君的昏招頻出,還有太祖爺原歷史中屠戮功勛,也是重要的助力因素,而且還缺一不可,”
“您現在不慎保了一批武勛們,屬實太冒險了,”
“其實您完全可以稍稍調改一下記錄,再呈遞太祖爺。。。”
其他后世皇帝聞言,紛紛點頭,對朱由校的提議表示認可,
“由校說的對啊,調改一點點,虛虛實實的,才是最有利的,”
“皇伯父妙計!只需要讓太祖爺知道那些對我燕藩一脈有利的信息即可,”
“皇兒真是聰慧!太祖爺改變歷史是為了大明社稷好,但他更意屬懿文一脈承繼大統,并不是在為我燕藩一脈謀劃,我等還是得多留一手,”
“只恨林豪不在咱的朝代,良才只能為太祖爺驅使。”
“。。。”
朱棣抬眸掃視著一眾后世皇帝,
特別是看到朱由檢發著牢騷提出詭計的樣子,仿佛自己的腹黑好大侄朱允炆出現在跟前,
眉頭立時一蹙,厲聲說道,
“爾等認為父皇是那么好蒙騙的?”
“亦或者,調改過的記錄,父皇采納了去進行布置,出了問題,沒能保住林豪,影響了爾等后世社稷局面怎么辦?”
一眾后世皇帝面色一滯,齊齊低頭拜道,
“臣孫失言,望太宗爺恕罪!”
“都平身吧。”朱棣擺了擺手,他知道這些后輩是為自己燕藩一脈的大位著想,所以并不打算過多地苛責,
“只會耍陰謀詭計的皇帝,德不配位,是扶不起的,”
“這是朕的新記憶里,林豪跟朕說的原話。”
“所以,朕還是那句話,爾等根本不用擔憂父皇對洪武朝的改變,會影響到靖難的結局,”
“他為扶立朱允炆所做的努力,必將會失敗,”
“天命在燕,可不是空口說說的,而是朕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一眾后世皇帝當即信心大振,齊聲拜道,
“太宗爺威武!”
朱棣滿意地點著頭,
腦海中浮現出新記憶中,
林豪在太醫院,對著底下人一陣猛夸,并描繪遠大前程的場景,
朕鼓動人心的本事,
比起林豪還是欠缺了點,
還是得再練練。
······
太醫院,
后堂,
孔印走進院內,對著躺在竹椅上看書的林豪,拱手一拜道,
“夫子,您已經多日未處理公務了,”
“這些都是要緊的事項,趙大人讓學生親自帶人過來請示。”
跟他一起進來的數名護衛,將手捧著的厚厚奏本,堆放到了石桌上。
林豪放下手中的《舊唐書·楊國忠傳》,
坐直身軀,端起茶杯,大飲一口,
旋即又躺回竹椅上,看都看沒那些奏本一眼,
“你們看著處理便是了,”
“不用請示本師。”
說著,便伸手去摸沒看完的書。
孔印大急,趕忙擺手道,“萬萬不可!”
“這些事項的辦差人,都院外候著了,”
“而且他們都是我國子監剛入海關司的學弟,求夫子還是接見一二吧。”
他今日除了請示差事,
還擔負著帶新來的學弟們拜碼頭的重任,
無論如何都要讓眾人見到林夫子,哪怕一眼也行。
林豪微微一愣,
雖然我近期準備“無為”個徹底,
但身為夫子,不能給自己那些初出茅廬的學生們,樹立一個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