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等八位后世皇帝,頓時心頭一顫,
太祖爺咋就關注上了軍器廠運行的細節?
這不是重點啊!
朱元璋沒有注意到后世皇帝們心虛的神色,繼續說道,“正統朝離永樂朝有了幾十年了吧?”
“使用這么久的軍器廠,咋就會突然運行不便呢?”
“咱下旨搬遷軍器局,得避免同樣的問題產生。”
眾后世皇帝輕呼一口氣,
萬幸!
太祖爺不是在追問正統十四年的事。
朱見深拱手再一拜,開始找補理由,
“主要是北京城一直在發展,城外軍器廠那一帶,百姓也多起來了,變成了村落,”
“加之,”
“周邊的河流改道、林木被砍伐,用水和燃料無法就近供應,以及火器制作技術的發展等等多方面因素,”
“所以朝廷就直接關停了城外軍器廠。”
當然,最重要、最直接且不能說的原因是瓦剌人打上了門,京城保衛戰即將打響,
城外難以守住,
軍器廠這等重要的要地,可能落入敵人,
必須得全部遷到安全的地方,
內城的王恭廠軍器廠,自然是最直接便利的接收選擇。
朱元璋微微頷首,“原來還有后世大發展的因素,”
“看來咱回去之后得讓他們從百年、千年的角度去考量軍器局的新址選定。”
朱見深見蒙混過去了,深呼一口氣,拱手再拜道,
“太祖爺英明!”
“臣孫了解情況之后,也馬上下旨在城外尋址新建軍器廠,”
“還嚴令關停王恭廠這邊,”
“怎奈何,沒能改變得了后世。”
朱厚照看到眾皇帝將目光投向自己,也馬上出列開始解釋,“回老祖宗的話,”
“根據臣孫的新記憶,”
“皇爺爺的旨意,的確得到了執行,”
“新外城軍器廠也建成運行了,”
“可最終還是因為軍事上的需要大量火器,王恭廠這邊的舊廠沒有關停,兩處軍器廠繼續同時運行,”
“臣孫的正德朝,因為對元人用兵的需要,更是擴建了這兩處軍器廠。”
“不過,臣孫昨日回去之后,也是遵守承諾,下了關停王恭廠軍器廠的嚴旨,”
“考慮到火器的軍事需要,臣孫還特地在旨意里,要求再選址新建一處軍器新廠,”
“也怎奈何,沒能改變得了后世。”
說完,
朱厚照扭頭,和其他皇帝一起,將目光投向了朱載垕。
朱載垕輕咳一聲,走出來拜道,“老祖宗容稟,”
“根據臣孫的查證,”
“正德爺旨意下過之后,王恭廠軍器廠的確是立馬就關停了,可城外軍器新廠卻沒能成功投建,只有城外軍器廠一處保持著運作。”
“到了嘉靖中朝時,為應對東南倭患的軍器供應需求,王恭廠軍器廠再度恢復了運作。”
朱元璋冷聲說道,“沒能成功投建是何原因?”
朱載垕看了一眼朱厚照,正色說道,“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正德爺善武,不為朝堂上的文官們所喜,他們對正德爺的旨意,多有推諉。”
“其二便是正德爺駕崩了,父皇克繼大統,在沒有穩固朝局之前,他沒有余力去顧及城外軍器新廠。”
朱厚照聞言,眼底閃過一絲不悅之色,
說到底,
還是朕沒有親生子嗣來承繼大統,
以至于朕的旨意,沒能順利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