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的事?”
“說來聽聽。”
朱元璋止步回身,看向朱厚照說道。
朱厚照從右袖中,拿出一沓稿紙奉上,“這是臣孫正德朝的,火炮、火銃等構造圖。”
朱元璋接過之后坐回主位上,一張張快速地瀏覽了一遍,
“明白了!你給咱看這些,”
“是想讓咱帶回洪武朝,讓工匠們提前研制起來?”
朱厚照點了點頭,“臣孫志在根除元人對我大明的威脅,”
“一直有在探究各種軍備,尤其是火器,”
“所以,臣孫就想著若是前朝有更強大的火器,就能從根上徹底鏟除元人的威脅。”
朱元璋滿意地撫了撫胡須,“你有這份滅元虜之心,咱甚是欣慰,”
“看來咱很有必要,好好往火器這塊去探究一番。”
朱棣接過圖稿一邊快速翻看,一邊說道,“提前拿后世的武器圖紙進行研制,”
“的確能讓軍備提升多個檔次,”
“甚妙!”
“朕。。。咱也有必要去探究這一塊。”
朱見深見狀,也趕緊說道,“記得回去再準備一套圖紙,朕。。。哦,咱也要努力探究。”
朕其實沒想過努力的,
但老祖宗都這么努力了,
朕不得有個態度。
其他幾位后世皇帝,也趕緊附和道,
“臣孫回去之后,也去找一些神兵利器的圖紙帶過來,供老祖宗們參詳,”
“臣孫也回去找軍器局要圖紙,這樣可以從根上去革新我大明的軍器技術。”
“對對對,臣孫回去看看把探究方向從木藝工藝擴展到鐵藝工藝,助力祖宗們提前研制出更強的構造,利益社稷。”
“。。。”
說話之際,
朱棣已經瀏覽完了那一沓正德朝的火器圖稿,遞給了旁邊的皇帝,
他看向朱厚照,用略帶失望地口吻說道,
“這些火器圖紙,咱粗看了一下,”
“你正德朝的火器構造,與咱永樂朝相比,的確有提升和進步之處,”
“但并沒有那種跨越性的質變啊。”
朱厚照嘆息一聲,
他很清楚,自己的正德十五年,與太宗爺現在所處的永樂朝二十三年,相隔差不多有九十五年,
這近百年的時間,大明火器沒有本質的升級,
的確很不應該。
他朝朱棣拱手再拜道,“太宗爺明鑒,這也是臣孫覺得遺憾的地方,”
“臣孫深入探究過歷朝的軍器發展,”
“刀、斧、劍、長戟、弓箭、狼牙棒等兵器,包括甲胄護具,因為冶煉技術的發展,有了很大的提升,朝廷也將軍器的研制重心,放在這類軍器上,”
“火器因為火藥、引信等等限制,沒有獲得最高程度的重視,”
“所以才會發展遲滯。”
朱棣點點頭,“所以你才想到通過后世的技術,去啟迪我前朝的工匠們,”
“你這想法很好!”
朱厚照拱手謙虛道,“太宗爺謬贊!”
“其實臣孫也是昨日看到了林豪力保引發洪武大爆炸的明教刺客,意在獲取霹靂彈的事,才得到了啟發的,”
“若是能通過前朝的高人研發,再加上臣孫等后世提供助力,”
“我大明火器軍備必將上一個臺階,”
“屆時,除去元患,易如反掌耳!”
朱元璋撫掌道,“好!厚照的思路甚合咱意。”
“那幾個明教刺客俘虜,咱已經讓海關緝事隊去看管起來了,錦衣衛咱也敲打過了,他們的安全應該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