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黑省,紅旗村。
蘇家已經收到了蘇暖暖寫的第三封信。和前兩次不同,這一次蘇暖暖只寄了一份信回來。
蘇家人見狀都松了一口氣,他們真擔心蘇暖暖又寄來糧食。
倒不是他們嫌棄糧食,而是不希望蘇暖暖花錢給他們買糧食。蘇暖暖一個人在外地求學,他們希望蘇暖暖能夠吃好穿好,把錢都用在自己身上。
但是,他們又在心里想,蘇暖暖之所以沒有寄糧食,是不是因為身上的錢花完了?一想到這,蘇家人就好像看到了蘇暖暖一個人在京市省吃儉用,把錢省出來給他們買糧食。想到此,蘇家人心里都不好受。
不過,蘇家人打開信封,看到里面的十張大黑十,都震驚地張大了嘴巴。
他們已經在心里算過了,暖暖離家基本上沒有要家里的錢。就算他們給她寄錢了,暖暖也會把錢給他們寄回來,或者買其他的東西寄回家里。蘇暖暖身上有多少錢,他們還是清楚的。
因此,在看到信封里的一百塊錢后,蘇家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閨女小妹從哪里得到這么多錢?
不過,在看完信后,蘇家人就知道這些錢從哪里來的了。
蘇暖暖將自己翻譯了兩篇英文文章,告訴蘇家人。按照翻譯稿費千字45元,她第一個月一共賺了450塊錢。
原本蘇家人是有些不相信的,可是在蘇大梁把蘇暖暖和新華圖書館交易的收據拿出來,眾人就不得不相信了。
所有人都一陣恍惚。
原來錢是這么好賺的嗎?
此時,所有人心里都閃過這樣一個想法。
尤其是蘇大梁,在看到蘇暖暖依靠翻譯賺到了錢,心里有些蠢蠢欲動。
不過,他現在最要緊的是考上大學,將心里的想法壓了下去,蘇大梁又恢復了從前的模樣。
蘇建軍和陳秀婷為蘇暖暖感到很驕傲。原本他們還想著寄一些錢過去,沒想到閨女自己就能賺錢了,還把賺來的錢分給家里。
想到此,兩人心里都一陣欣慰。
不過,兩人都沒有打算動蘇暖暖寄回來的錢。現在,家里并不缺錢,也不缺吃的。
前一段時間,村里人又在山里挖到了一些紅薯、土豆和山藥。原本蘇建軍以為是村里人種的,但是看到所有人對這些糧食虎視眈眈的眼神,蘇建軍就明白了,山里的糧食不是他們種的。
在征詢了村里人的意見后,他們就把這些已經成熟的糧食全部從地里刨了出來。稱了稱,發現竟然是上一次紅薯產量的三倍多。
這讓全村里的人都很高興。他們默契地沒有把糧食的事情上報給公社,而是拉到了村里的集體糧倉,現場直接分了。
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不少紅薯、土豆和山藥。這些糧食都是容易保存的,再加上黑省的天氣已經沒有那么熱了。只要把它們放在地窖里,即使是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壞的。
有了這些糧食的,紅旗村里的人每天上工都不再苦著一張臉了。
不過,他們知道年景不好,所有人都沒有把在后山上又發現糧食的事說出去。即使是娘家人也沒有透露。
蘇建軍在組織人上山挖這些糧食的時候,注意到山里面一些地方被人偷偷種上了糧食。
不過,他并沒有挑明。
非常時期就不要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了。對于他來說,村里的人命是很重要的,如果是被餓死家中,他這個大隊長做的也并不安生。
因此,對于村里人的一些小動作,他只是暗示他們注意一些,不要讓別人知道了。
有些在是山里偷偷種糧食的人,都不敢與蘇建軍對視。這心虛的樣子,都不用證據,就知道這人心里有鬼。
蘇建軍見此,心里也是很無語。
想著以后,等年景好了,一定要約束好村里人。
蘇家人收到蘇暖暖的信后,對于她在京市的生活更加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