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蘇暖暖來到徐和義家。由于最近學習了中藥制作,蘇暖暖對于中藥材十分感興趣,尤其是一些動物、礦石……這些不能在空間里種植的藥材。
她主動去沈之河的明河醫館幫忙。
作為一個老中醫,沈之河醫館里也請了幫工,他主要負責抓藥和收款。
蘇暖暖來的主要目的就是來辨認藥材。她雖然也認識一些中藥材,但是那些都是來自植物藥材。而且,學校講的中草藥并不是很全面。
只有在醫館里,蘇暖暖才會認識更多常用的藥材。
蘇暖暖來醫館幫忙,沈之河很高興。
在沒人過來看病的時候,他也很樂意教導蘇暖暖一些簡單的中醫知識。
蘇暖暖聽了兩耳朵,注意力最終又放在了認識藥材上面。
明河醫館的客流量還是挺大的,基本上沒有見沈之河閑著。醫館里幫工的小哥叫李明,是生活在附近胡同里的人。
比蘇暖暖大個五、六歲的樣子,蘇暖暖來到醫館后,都是由李明招待的。
知道蘇暖暖是沈之河的干孫女,李明對她的態度熱絡許多。不過,蘇暖暖并沒有因此就覺得高李明一等。
面對李明這個已經在明河醫館干了五年的藥師,蘇暖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向他學習。
在得知蘇暖暖是來幫忙的時候,李明就教了蘇暖暖基本的抓藥知識。
隨著藥方,在身后幾百個小格子里抓取藥材。看著李明嫻熟的動作,不用眼睛看,就能抓取大致的重量,蘇暖暖眼中閃過佩服之色。
蘇暖暖學著李明的動作,抓藥。在抓藥的過程中,她的動作雖然緩慢,但是認識了不少中藥材。其中,有許多,學校的課本上基本沒有講。
蘇暖暖覺得自己受益無窮。
其中,讓蘇暖暖最震驚地是中藥材的重量。
每一張藥方基本上都是十幾味藥材,而一個患者一般需要七劑或者14劑,當然還有更多的。
眾所周知的,中藥材一般都很大。因此,每個患者過來抓藥的時候,都像是進貨一樣,沒有一個人不提著兩大包藥材出去的。
相比于中成藥,中藥材的弊端就很大了。
蘇暖暖也是第一次發現,喝中藥竟然那么麻煩。這也讓蘇暖暖更加堅定了把空間里的藥材加工成中成藥。
在蘇暖暖和李明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了明河醫館。
蘇暖暖正好看見她。來人正是幫蘇暖暖搬過東西的阿秋。
此時,阿秋的身邊跟著兩個長相相似的小孩。小孩應該是一對龍鳳胎,一左一右地牽著阿秋的手,怯怯的看著明河醫館里的人。
阿秋并沒有看到蘇暖暖,但是蘇暖暖一眼就認出了阿秋。
不過,見阿秋似乎是來看病的,蘇暖暖就沒有上前打招呼。
李明也看到了進來的三人,嘴里嘆了一口氣。
“唉,真是可憐的一家人。”
聽到李明的話,蘇暖暖有些好奇。雖然上次從郵遞員那里知道了一些阿秋家的情況,但是那時候她和阿秋并不熟悉,就沒有過多地打聽。
現在聽李明的話,似乎對阿秋家很熟悉。
于是,蘇暖暖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