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泰山出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他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神話色彩,凡是大部分人都比較清楚的傳說中的神靈,在泰山上,幾乎都能找到他的廟宇。
但是,我很好奇的是,泰山三山正神炳靈公的廟宇,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呢
為什么我會有此一問,因為我沒記錯的話,現在的泰山上,是有著一座炳靈公的廟宇的
那不就和這個重復了嗎
難道說,這個廟就是炳靈公廟最開始的樣子嗎后來因為破敗了,就重新選址修建了不成
那也不應該啊,泰山上的那座炳靈公廟修建于唐宋年間,這個廟,雖然看著破敗,但怎么看也不像唐宋之前的樣子啊
想不明白這一點,但是廟宇中的字,總不會騙人的
回頭說起這個炳靈公,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
炳靈公,又稱炳靈三太子,乃是泰山神東岳大帝的第三個兒子,是道教非常重要的神仙之一,唐以前傳為惡人形象,騎從華麗,懺若峰王,“魯人畏敬,過于天齊”。后唐長興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有僧進藥,說在泰山上遇到了神仙,應僧人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
而在封神演義中,黃飛虎的兒子黃天化,就曾經被封為炳靈公,當然這個說法僅供參考。
如此說,這個就是炳靈公的廟了嗎
但是,確實也有夠慘的了,跟泰山上的那個根本就沒法比啊,不說香火鼎盛了,起碼金碧輝煌啊
而這個呢連一件像樣的設施都沒有。
面朝著炳靈公的破敗泥胎,我深鞠一躬,然后點了三炷香,插到了供臺的桌子縫中,算是為這間廟添了一絲香火氣。
而后默念道“仙家炳靈太子在上,誤入貴府,多有叨擾,擔待擔待”
雖然是廢話,但是咱們基本的禮儀不能費。
隨后,我在廟中大致轉了一圈,應該是沒什么特別的,就是一間在普通不過的破廟了,不過好在這里的門窗還是好的,有著基本的開合能力。
我探頭看向窗外,不知不覺間,天已經黑了下來,想讓我摸黑上山,估計是不太可能的
山路十八彎,我現在都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了,在掉到山下去,這里還這么荒涼,估計死了都沒人發現。
心念一動間,要不然,我就在這里對付一宿
也不是不行,反正我之前在醫院已經睡的差不多了,這一夜就算打坐過去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心中暗自點頭,而后再度沖著那半截泥胎雕塑鞠躬道“打擾仙家清凈之地,還容我再此逗留一晚,明日一早我便離開,多謝”
先把話說在前頭,免得后面出了什么變故,在說我不懂禮數。
于是乎,我便將廟門的門窗盡數關上,而后沖著泥胎雕塑盤膝坐了下來。
我這一坐,視角緊接著就下移,就在我的視線和這供桌的下面處在同一水平之時,我突然發現了一個讓我眉頭一蹙的東西
供桌的下面,居然橫陳著一口黑漆雕花的棺材